第02版:要闻

从纳米之微 看“快”“慢”之道

记者手记

在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塔吊林立,建设提速,各企业铆足干劲忙生产。

这是“只争朝夕”的速度。

在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一句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做半句空。

这是“数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快与慢,是济源纳米产业不断壮大的两个面,也蕴含着济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快,是抢抓机遇,“看准了就抓紧干”。

20年前,纳米产业刚刚起步。很多人仍在犹疑时,济源就瞄准这个“风口”,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聚人才链、配置资金链、优化服务链,终在该领域抢占了先机。

快起来,需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采访中,我们看到,研发机构也好,科创企业也好,都有一种“不创新不行”的危机感,均在瞄准“卡脖子”技术、高精尖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于是,就有了全球首条湿法混炼胶连续自动化生产线、推动行业“降银化”的纳米银包铜等科技成果。

快,不是急于求成。快的同时,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一仗接着一仗打。

纳米科技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如何让科研人员坐稳“冷板凳”?长期包容的环境是关键。20年来,济源一直高度重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不断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力度,接连举办纳米产业高峰论坛,积极对接高端科技资源、打造创新平台,这才换来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快与慢并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于快慢节奏的把握。

济源纳米之所以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正是因为当地政府深刻领会了快与慢的辩证法: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保持争分夺秒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还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三者到位,方能在快慢之间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奇迹。

2024-06-27 记者手记 1 1 济源日报 c_112157.html 1 从纳米之微 看“快”“慢”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