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上接第一版)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今天,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谁在科技创新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在京东方技术创新中心,一面长34.8米、高3.6米的墙上贴满了企业专利证书。从创办之初技术上处处受制于人,到如今拥有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9万件,京东方的破茧成蝶,成为我国企业依靠创新闯出发展新路的一个缩影。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上下真功苦功,充分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实力。

创新成果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更应是“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加强科技创新,必须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论文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只有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活血脉、壮筋骨、强底气,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产新手机成为爆款,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扬帆出海……今日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层出不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瞻望前路,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仍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难关险隘需要攻克。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坚定“苦战能过关”的信心、激发“千军万马齐踊跃”的活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必将日益强劲,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答卷必将更加精彩。

(四)

“当年的沙尘暴就像PM250。咱们从PM250过渡到PM2.5,现在PM2.5也解决得差不多了,这些年在一步步往前走。”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的蓝天讲起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平凡历程,展现了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和定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摒弃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改变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既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治本之策,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久久为功求实效。

发展绿色生产力,产业支撑是基石。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政策支持是保障。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化是土壤。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消费习惯和日常生活中,让绿色低碳蔚然成风,汇聚起共建美丽中国、共享生态文明的磅礴力量。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新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中国拥有的世界地质公园总数达到47个,位居世界第一。碧空万里,江河澄澈,绿色工厂纷纷涌现,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低碳产业方兴未艾,美丽家园越来越充满生机活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发展不放松,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播种绿色的希望,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就一定能收获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五)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何以革故鼎新?何以行稳致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安徽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的大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注入强大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清障除弊、开路架桥,不断建立健全与之适应的体制机制,营造与之契合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课题,更是改革课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深化深层次改革打通堵点卡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不断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就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开辟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番话,充满着对劳动者的敬意,更揭示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基于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鲜明提出了“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的观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工作机制,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厚植土壤、打造舞台。要顺时因势育人才,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出台科研项目经费改革试点方案,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将人才评价权下放企业,让市场亟需、企业认可的高端人才更有获得感;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在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人才”成为越来越醒目的关键词。“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新征程上,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更好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必将形成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七)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更是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一科学方法论,充满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闪耀着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思想光芒,对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立”是发展的基础,“破”是变革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在“立”与“破”的平衡与互动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未“立”先“破”,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失于稳当;只“破”不“立”,又会变成狗熊掰棒子,走一路丢一路,难以成事。唯有在“立”的基础上推进“破”,在“破”的推动下稳健“立”,才能稳扎稳打向前进。坚持先立后破,在实践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聚焦“创新”二字做好文章,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既育新枝栽新苗,也让老树发新芽,才能让产业发展脱胎换骨、强筋壮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保持因地制宜的清醒和定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心里要热切,但头脑一定要冷静,步子一定要坚实。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不按规律办事,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的“大呼隆”,要防止盲目跟风、只搞一种模式的“抄作业”。只有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脚踏实地向前进,闯出一片新天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干事创业的成功之道。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通吃天下的“一招鲜”,要避免“一刀切”“一锅煮”,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提高政策举措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围绕解决问题出实招,聚焦发展质量求实效,做到靶向发力、精准求解,不断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

(八)

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通用大模型体系投入应用,成为多个行业的智能助手;在安徽合肥,我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运行,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基本形成;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上,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以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

看今日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未来已经到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深刻把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2024-04-09 1 1 济源日报 c_109128.html 1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