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放眼济源这片投资热土,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随着春天的脚步势不可挡地延展开来。
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园B区、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三期、碳捕集产业园……一个个重点项目快马加鞭,一个个产业园区加速崛起,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大干快上、产业升级提速加码的昂扬斗志。
作为一个豫西北晋东南的内陆城市,济源如何吸引更多企业到这里投资兴业?如何实现产业加速集聚?靠什么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高品质的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既是老课题,也是顺应时代变化的新挑战;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课题,也是必须交好答卷的难课题。刚刚过去的2023年,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系列部署,坚持以企业满意度提升为落脚点,以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为发力点,组织开展基础工作、长效工作、特色工作三大攻坚,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倾心:厚植兴业沃土
2023年5月,投资40亿元的富士康5G终端精密制造项目在济源正式投产。从签约到投产,该项目仅用了150天时间,再次刷新“济源速度”。
“‘济源速度’的背后是济源政府的服务力度和支持力度,是济源良好的营商环境。”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厂区主管颜敏琦如是说。
据悉,该项目签约后,示范区成立服务领导小组,联动20余个部门为项目提供全天候专项服务,全力以赴同时间赛跑,与进度较劲,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环境一小步,经济一大步。2023年,示范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完善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双牵头”的领导机制,实行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度,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规格调度、高频次推进,不仅让济源愈发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更凝聚起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顶层谋划、高位推动、合力攻坚,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下,示范区以“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为共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优化调整营商环境考核体系,推动各部门将营商环境工作与相关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确保政策贯通不走样、政策落地有实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障。示范区设立100家营商环境监督站,选聘10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实现对一二三产业和开发区、镇、街道的营商环境监督全覆盖。同时,挂牌成立营商环境投诉中心,建立“有诉即办”投诉平台,设立专用投诉电话,实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的投诉处理联动工作机制。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营商、影响环境。营商环境好了,经营主体才会多起来,项目建设才会快起来,高质量发展才会好起来。2023年,济源新设经营主体2.3万户,全年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1.7万户,同比增长14.93%、居全省第2位。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85个,富联科技(济源)5G终端精密制造等5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春光明媚,行走济源,一些不期而遇的“新面孔”,一批正在“长大”的新项目,一棵棵“产业树”枝繁叶茂,已成为标注济源行进历程的新刻度。
走心:提升政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在哪里?就在“效率”二字上。因此,济源把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作为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的治本之策。
去年以来,示范区瞄准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以一系列有温度的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更放心、舒心。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