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处于季节交替之时,气温逐渐回升,但气温波动大,忽冷忽热,大街上人们开启了“乱穿衣”模式。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但是,“春捂”该怎么捂,应该捂哪儿?很多人并不清楚。专家提示,“春捂”的目的是保护身体的阳气,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穿衣、饮食、运动等各方面都需要注意。
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有两个词语叫“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也就是说,初春时节,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不定,常会发生倒春寒的现象。这时候就要“春捂”,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以免身体受寒,诱发疾病。当然,“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应以自身感觉暖和,又不燥热出汗为宜,穿衣讲究上薄下厚。注意颈部、腹部、膝盖和双脚的保暖,以免因风寒带来不适,如头痛、头晕、肩颈酸痛、腹痛、下肢寒凉等。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需要“春捂”。当气温连续几天保持15℃以上,就可以适当减衣了。如果气温再次下降,则需要适时增加衣物。特别是老年人、久病体弱的人及儿童,一定要注意保暖。
从饮食上来说,进入春季,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要注意生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从运动方面来说,春季晨练时要注意保暖,科学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等。春季应多做舒展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冬天气血循环缓慢,经常伸懒腰,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需注意的是,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
此外,还可以每天梳头百下。俗话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要求。晚上泡脚,可以祛除一个冬天积在体内的寒气,从而助养人体生发的阳气。泡脚要注意方法,每天泡30分钟左右,身体感觉温暖即可。
(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