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回到家里时,我总习惯看看餐桌。餐桌上有公公送的新炸的带鱼,有时是煮好的玉米,有时是他剥好的核桃仁。两年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只是餐桌上再也没有出现他送来的东西。
公公离开我们已整整两年了。一家人至今仍无法接受他的离开,不经意间,某一个和他有关的场景,有关的物品,甚至某一句话,都能勾起对他无限的思念,顷刻间就会泪流满面。
公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七人。1957年,20岁的他成为空军某团飞行学员。 由于热爱飞行事业,业务精湛,两年之后,他成为一名飞行教官,1983年成为空军一级歼击机飞行员,1984年转业回到家乡工作。12年间,他先后在原劳动人事局、科技局等部门担任要职。
1995年,我和爱人结婚时,他已退居二线。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个慈祥的老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全家人的生活。1996年,我儿子出生后,为了让我们安心工作,他帮我们带孩子。儿子上幼儿园,放学时,他总是第一个接孩子,拿着一兜好吃的等他。老师说别的小朋友摔倒了会哭着找妈妈,唯有我儿子会哭着找爷爷。老师问儿子爷爷在哪上班,儿子说:“在幼儿园呀,他每天和我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儿子成长为健康阳光、乐观善良的男孩,爷爷的影响无处不在。
公公作为家中的长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长兄如父”的内涵。他生活很简朴。在部队时,他和婆婆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三个孩子,但每月都会挤出钱来贴补家里的弟弟妹妹。家里的大事小事,他都操碎了心。兄弟们把他当成全家的主心骨。公公常说,家和万事兴。在他的影响下,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和睦相处,远近有名。姐姐多次催他到海南过冬,他只去了一年就再也不去了。他说:“过年了,全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多好。”
公公的手特别巧,家里的大小物件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是他来解决处理的。他特别爱干净,常教导我们东西要摆放有序。他的衣服总是笔挺笔挺的,皮鞋擦得铮亮。换季时,他把穿过的皮衣一遍遍地清洁上油,整整齐齐地挂起来。
公公喜欢做饭,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周末、节假日是他最忙碌的时候,给我们做蒸肉、卤猪蹄……喜欢给我们做一大桌可口的饭菜,喜欢全家人坐在一起举杯畅饮。前年春节,全家人小酌了几杯。平时不善于表达的我向他敬酒:“爸,谢谢您!我觉得真幸福。从我来到咱家,您就像亲生父亲一样照顾我。”那时我就想,等有一天他需要照顾时,我也会像女儿一样照顾他。可是,公公没给我这个机会。他离开的前一天,还给一家人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让我无数个夜里痛彻心扉。
公公常说:人终究是要走的,顺其自然就行了。他这一辈子不争名,不争利,善良一世,操劳一生,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