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博览

为什么这个龙年叫“甲辰龙年”?

据新华社天津电 辞去兔年,迎来龙年。为什么这个龙年叫“甲辰龙年”?听听天文科普专家怎么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说,不论是刚刚过去的癸卯年还是如约而至的甲辰年,都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具体起源年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发现大量的干支记录。“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干支就是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例如,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成“甲子”,把天干的第二个“乙”字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成“乙丑”,依次类推,当十个天干轮完一遍,第一轮的地支“戌”和“亥”没配完,这时再从“甲”开始,继续与没配完的地支相配,共60对,从“甲子”到“癸亥”为一周,又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那么,如何快速地把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赖迪辉表示,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就是该年的干支序号。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以2023年和2024年举例,2023年减3再除以60,可算得商为33,余数为40,而此余数就是2023年的干支序号,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查得该年为癸卯年;2024减3再除以60,可算得商为33,余数为41,而此余数就是2024年的干支序号,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查得该年为甲辰年。

赖迪辉表示,为了便于记忆,古人还采用十二生肖来形象化表达“十二地支”。如古人把辰时(上午7时至9时)称为“龙时”,因此就用“辰”代表生肖龙,所以甲辰年又称“龙年”。

此外,许多天文爱好者发现,农历甲辰龙年共354天,比刚刚过去的农历癸卯兔年少了30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说,甲辰年和癸卯年是农历年份。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是兼顾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的,是一种阴阳合历。

农历月是按月亮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定义的,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天。由于一个农历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

如果农历固定每年都是12个月,则一年会有354天或355天,与回归年365天或366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积就超过了1个月,如果每年都提前11天左右过年,那么今年的春节在冬天,若干年后的春节就会在夏天,这样就会出现农历年、月与季节不相符的现象。

为了调节这一现象,我国农历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每隔两三年安排1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包括13个农历月,年长384天左右,反之没有闰月的年份称为平年。如此一来,在19个农历年当中就有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7个闰年(每年13个月),也就是很多人所熟知的“19年7闰”,这样,就使得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基本相符。农历甲辰龙年是平年,全年共有354天,从2024年2月10日开始,至2025年1月28日结束。

2024-02-20 1 1 济源日报 c_107503.html 1 为什么这个龙年叫“甲辰龙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