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如何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示范区人社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将技能建设工作列入发展要事、民生实事,牵头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在职业技能提升方面采取一揽子措施,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年3月,济源示范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济源技能人才的风采。以赛促训、以赛促建,成为济源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近年,示范区人社局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锚定职业技能建设“四大路径”,有序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等领域培训持证“七大行动”。2023年全区新增技能人才32347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61.7%;新增高技能人才11689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6.9%。同时,示范区人社局着力打造职业技能建设品牌,“愚公银匠”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
坚持强载体聚人才,加快人才引育扩量提质。示范区人社部门通过举办省级专家博士后济源企业服务行和河南省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济源行活动等,实现高端引领聚人才;新增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组团参加河南省第六届招才引智大会等引才活动,累计签约优秀高校毕业生533名。
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技术员贾永涛是济源引进的人才之一。“我现在已落户济源,成为一名‘新济源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我工作起来更加安心,少了后顾之忧。”贾永涛开心地说。
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兆峰介绍,在示范区人社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金马能源依托校企合作培育新型学徒,设立自主评价机构培养企业紧缺工匠,突出岗位实绩建立技术、技能津贴体系,目前拥有各类技能人才959名,中、高级专技人才77名,注册安全工程师99名。“这些人才有力支撑了金马能源加快打造创新型现代化能源化工企业。”王兆峰说。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李建新表示,通过示范区人社系统的线上比对,企业可直接享受到稳岗补贴和扩岗补助资金。良好的惠企就业政策,有力促进了济源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先锋引领实现发展“增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时提到,健全覆盖全面、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党建引领一切工作。多年来,示范区人社局坚持以打造“先锋人社”党建品牌为主题,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苦干实干巧干,跑出人社事业发展的“加速度”,答好提质增效“加分题”。
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示范区人社局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人社干部“三包三联”活动,推出“统筹调度促用工保障、精准招引促人才集聚、政策惠企促降本减负、全员培训促技能提升、深化服务促健康发展”等“五促”特色助企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政策直达基层、直惠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包联企业化解争议 送法解难护企发展》入选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典型案例。
组建示范区社会保险中心,持续开展全民参保扩面攻坚行动。全区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6万人、30.64万、14.36万人、20.04万人,累计发放4项社会保险待遇17.19亿元。
此外,示范区人社局还着力打造全域融合的人社服务模式,建立镇(街道)级、村(社区、居委会)级人社服务站(所),推动人社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致力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就近可办”相协同及“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模式,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日前,在济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社区群众正在有序办理社保业务。“我们和人社服务大厅直接联网,在所里就可以办理多项业务,不让辖区企业和群众多跑腿。”该所负责人朱莎琳介绍。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攻坚、惠民有感’,不断强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工作,持续发挥‘智慧人社’优势,进一步提质增效,为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贡献人社力量。”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剑波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