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种粮学问多 培训提素质

本报记者 王鸿斐

“我承包土地很多年了,之前种粮全凭土经验、老方法。今天参加培训,学到了很多新的粮食种植技术。”11月10日,克井镇石河村种粮大户张文战开心地说。当日,2023济源示范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班,全区粮食生产一线的种粮大户参加了培训。

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农民。为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结合区域实际,扎实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专项行动。

据了解,本次培训为期12天,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为目标,重点讲授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灾防灾、转基因科普知识、安全生产、数字素养与技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知识。同时针对农民学员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答疑解惑,把技术培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示范区组织市康贝尔职业培训学校、太和职业培训学校等培育机构进行培训,聘请农技专家等参与教学。农技专家李发新讲解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小麦生产从种子选择、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受益匪浅。”轵城镇良安新村种粮大户王利君说。

农技专家吴荣平讲解了《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食品的认证、生产,对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可增加农产品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吴荣平介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何经过产业调整、技术升级,生产高品质绿色农产品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礼镇思礼村种粮大户卢鹏深有感触。

“这次培训让我们学习了更多的粮食种植技能,给我们以后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学员卫向军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次培训是公益性培训,为全区种粮大户提供了一场技能培训‘大餐’。我们紧密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计划分类培养高素质农民535人,其中经营管理型174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361人。”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介绍,“培训活动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种粮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夯实稳定粮食生产,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023-11-11 本报记者 王鸿斐 1 1 济源日报 c_104321.html 1 种粮学问多 培训提素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