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人的一句经典格言从我们上小学就开始普及;与《尚书·大禹谟》中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古今呼应。是谦虚还是骄傲,是处世立身的态度,是对待自己的态度,如何知己、对己,本一大难事也。
认识自己,谈何容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多人认为了解自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所以他们的精力都放在了解、研究别人的身上,通过面相观人,通过细节察人,通过名利考人,通过心理分析人,却少有人真正来认识自己,不知以为知,可见知己有多难。人们常常“阿其所好”,自视甚高,自身的毛病、缺点熟视无睹,别人的不足能一眼看出并无限放大。自己羡慕自己的人,是寓言里的纳西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西斯,羡慕自己的美貌,常伏在井栏上看井水里自己的倒影,越看越喜欢,就跳下去拥抱自己的影子,最后淹死在井里。后世的“纳西斯病”便由此而来。
认不清自己,任由自私、虚荣、幻想等所谓的“骄傲”支配自己,只会让真实的自己愈加模糊,颠倒错乱。只有真正去认识世界,认识人性,方能认识自己,自知之明是很需要深厚的学识经验的,这种学识和认识就是人的自谦。
谦虚不是浮于表面做客套应酬。谦虚必是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譬如人之对于浩瀚的宇宙,人之对于整个自然,人之对于伟大的人。如此有了高远的见地、比较,方能真正的谦虚,不会觉得“天下之能全在己”,如此循序渐进,才可能有高瞻远瞩与恢宏的胸襟气度。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是所里学历最高的。有一天,他在单位后面的小池塘钓鱼,两个同事也在钓鱼。他觉得和两个本科生没啥好聊的。一会儿,其中一人放下钓竿,噌噌地从水面上如飞般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惊讶极了,不会是轻功吧?过一阵,另一人也站起来,噌噌地飘过水面去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奇怪了。他也内急,不过自己是博士呀,怎么好意思问他人呢,况且别人行的自己肯定也行。他起身就往水里跨,结果“咚”的一声,栽到了水里。两位同事连拉带拽把他拖上来。他问道:“你们怎能从水上过?”同事告之:“池塘里有两排木桩,下雨天涨水,没在水面下。我们知道木桩的位置,踩着桩子过去的。你才来不知道,过去怎么不问一声呢?”博士面红耳赤,无言哉。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谦虚,时时保持谦虚才能以低姿态向他人学习,才能有更多成长的机会。成熟的谷穗,不总是谦虚地低着头吗?勤奋的蚂蚁,也总是悄无声息。做人不可自视其高,夸夸其谈,眼高于顶,必须懂得谦虚。一个不懂得谦虚的人,能看得到真理和事实吗?
真正谦虚的人,面对广大未知的世界,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不满足感,由此产生永不言败的进取之心。知己者,方自谦。天行健,方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