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家国情怀,想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想起了“九一八事变”。这样的历史不堪回首,可这样的日子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9月,同样想起了一群为保卫家乡,誓死与日本人浴血奋战在坡头一带黄河岸边的“杜八联”抗日自卫团的英雄们。他们筑起了一座打不垮的“河防堡垒”,护卫一方百姓安居勤耕。想起杜八联,难免还要想起曾担任过自卫团中队长的留庄村民薛平华。他的事迹广为传颂。
英雄的荣耀,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换来的,也是智慧的结晶。想起英雄,便又想起位于他老宅的“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随即生发想去瞻仰及接受灵魂洗礼的冲动。尽管留庄与我的家乡马洞村仅一沟之隔,对薛老英雄的事迹也是从小耳闻,但依然百听不厌,终生受用。
不虚此行,薛平华三子薛京永热情地接待来访的每一个人。走进英雄曾经居住过的窑洞,虽已翻新,但难掩历史的气息。他的音容笑貌,他用过的枪械,他自制的手雷,他的葫芦舟……一切的一切,立体交叉式地再现了老英雄对敌斗争血腥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遗痕,一种崇敬,一种敬畏,油然而生。
观看到抗日战争序列的纪录片时,薛京永滔滔不绝,因为父亲的英雄事迹太多太多。父亲经常化装成卖馍的小商贩深入敌占区侦探敌情,协助地下党巧设“人头计”,智救被日军扣押的我党干部史德隆,指挥“马牙山伏击战”,歼灭日军的送粮队……他的父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还有一帮“杜八联”战友。他们一起护卫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安全渡过黄河。他们利用手中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配合我军主力,对敌作战15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
悠悠黄河水,见证了历史的尘烟,见证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黄河汉子的坚韧。随着薛京永的讲述,我的思绪澎湃起伏。他突然话锋一转,说要让我看个东西。
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文件柜里捧出一张纸,铺开来,原来是他收藏的日本人侵华时期绘制的军事地图。我一眼就在地图上看到了我的村庄,和一个个相邻的熟悉的村庄名字,银匠沟、后窑、郑南庄同属一个马洞村,留庄、金娥、白道河、东左山、西左山、老善沟……三里五村,哪里没有亲戚,哪里没有友人!甚至还看到一些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小村落与沟沟汊汊的详细标注。据京永介绍,他们留庄村以西因为有“杜八联”的顽强抵御,属于红色区域,而紧邻的马洞村依然沦陷为敌占区。日本人占据坡头镇,在靠东的济涧村设立炮楼,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看见“李相公庄”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心不由得深深被刺痛了一下,那里群居的都是我一姓的族人。我的先辈被日本人圈禁着、镇压着,过的该是如何的恓惶与恐慌。听奶奶讲过,为了躲避日本人,她把一些首饰细软藏在了红薯窖里,之后回家还是发现被搜刮一空;听父亲讲过,他亲眼看见种地的百姓被日本人枪毙;听母亲讲过,她远远看到日本兵,就吓得不敢露头。仔细端详这张封存多年的地图,更加证实了侵略者当年侵入与掠夺的恶劣行径,同时更加激发了心中对誓死捍卫家乡英雄的崇敬。
随着京永的讲述,薛平华的故事还有很多。抗日战争后,他又积极投身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与国民党周旋,他领导的民兵轮战连被评为杀敌模范单位。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留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营教导员,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在民兵建设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64年,他领导的留庄民兵营,被中共中央中南局、武汉军区命名为“英雄民兵营”,成为全国民兵建设的一面旗帜。
“薛平华家庭党史教育展馆”收藏的这张地图,是帝国主义犯我国土的强有力证据,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试图奴役中国的图谋被彻底粉碎的有力见证。
民族耻辱不可忘,吾辈当自强。如今,中国人民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腾飞的辉煌,伟大的复兴,在路上,在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中国人的情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