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爱好中,笔者对喝茶、读书格外青睐。现在年岁高了,不再是喝、读,均进化为“品”了,可谓品茶、品书。这确为人生的自然运程与过度,也是人之一生的思想进步及境界的提高。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可以养身怡性。茶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良药,淡淡的香味,微微的苦涩,入口却回甘良久。退休之后,笔者迁居云南西双版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无雪。这里宜游宜居,也是普洱茶的主产地,仅一个小小的景洪市,销售茶叶的大小店铺就有几千家。近10年来各种茶我均已尝遍。现在购茶,不计贵贱,单论品位,只品适可。
微风习习,百花盛开,凤凰花、鸡蛋花争奇斗艳。坐于阳台上,俯瞰楼下百花盛开,绿叶娇嫩。拿出茶饼,轻舞茶针,取茶放于壶中,倒进适温开水,首先用茶棒搅动洗茶,倒掉洗茶水,再倒水泡茶、品茶,绝不像以往大口牛饮,而是小口噙于口中细咂慢品,缓慢咽下,纯属享受。太苦太涩的茶不品,没味的茶不品,只品那种入口稍有点苦涩,含在口中有美感,咽下肚里也舒畅的茶。
再言书,受伯父和父亲(他们都是旧知识分子)的影响,我从20岁开始喜欢上了买书、借书、读书,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都要读上几十页书,一天不读就失魂落魄。西双版纳的五星级洲际酒店,消闲的地方又大又美,比一般的公园排场多了。我和妻子常到那里游玩,也不忘带上一本书。那里的每个凉亭下都有或躺或坐的藤椅,还有小桌子。两排高级会议室中间的休息大厅,金碧辉煌,高档沙发,高级茶几,一应俱全。每当在凉亭下或休息大厅休息时,我都要从包里掏出书本,细细地品读几页。这是一种无我无他高级静心的读书美境,甚是惬意。云淡风轻一天天,早晚有书翻一翻。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愚痴傻老汉。呵呵,老来读书似蜜甜。
年轻时读了很多的书,特殊年代里以政治类书为主,文学类书为次。改革开放后以读文学书为主,兼读一些杂书。虽然也做了许多读书笔记,也摘抄了不少,但是大多不注意择书,纯属瞎买瞎借瞎读,读时虽也专注,但缺少细咂慢品,真正从书中吸收的营养并不多,只是稍稍增添了一些谈话的资本。现在不同了,买书借书读书都有选择。每每翻开一本书,都会品味再三,真可谓字字幽香,句句清韵,且万种感慨自溢胸腔,欣喜之盛。
两砖厚的《世界短篇小说鉴赏辞典》,收集了27个国家122位作家122篇名著。1990年购读,当年只觉得此书全是名人大作,篇篇可读,用了一个多月的下班时间和周末将此书读完,顿觉轻松,一切释然,收获甚渺。今又打开复读,篇篇反复细品,使我进一步悟出了文学是神圣的,创作是艰苦的。要想写出一部或一篇受读者喜欢的作品,必须要做到四问: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同时,一篇好作品必须具备四味:生活味,新鲜味,真情味,思想味。没有四问,写不出好作品;没有四味,决不是好作品。
而今,笔者不可一日无茶,更不可一日无书,可谓情深意笃,世上再无他事能堪匹。品茶品书,静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涤的是灵魂,无须名牌名著,可口适读即好。一壶清茶,一本好书,实在让人惬意。人生不能太苦、太辣、太压、太呛,但也不能太淡而无味,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之结果,只要适合自己,,皆为最佳。时光犹如东流水,总是悄无声息地逝去。一晃已越古稀之年,在夜晚的徐徐清风中,窗外蕉叶娇俏摇舞,各家窗灯闪闪烁烁,我在品茶,品书,品人生之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