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无油不香。说到吃油,不少消费者认为单一原料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等,比调和油更“天然”、更安全健康。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经常吃单一原料的油,无益于人体获得丰富的脂肪酸,而调和油与单一油比起来,营养更丰富、均衡。当然,市场上难免有商家以次充好。因此,提醒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品质有保障的产品。
调和油,顾名思义,就是几种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很多消费者觉得人工调配的都是不好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从健康角度来看,科学调配的调和油,反而会更好。
食用油是能量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因为食用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对人体各有益处,缺一不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要经常换油吃。不过,对于喜欢买大桶油的家庭来说,换油吃可能不那么现实。选择调和油,是一种方便的途径。
阮光锋解释,不同植物原料加工的油脂,其脂肪酸的含量不同,性能也不一样。通过科学调配脂肪酸比例,不仅可以调整油脂的营养组成和口感风味,还能有效改善油脂的使用性能。
比如油炸食品,如果用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太多,常吃可能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如果用花生油、菜籽油等比棕榈油怕热的油,炸的次数多了,容易变质。于是,科学家们有的用高油酸菜籽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科学配比,还有的用稻米油、棉籽油、橄榄油等来调和,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煎炸用油,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都很不错。
从设计初衷来看,调和油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油,经过科学配比,提高了油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性能。有些消费者之所以对调和油印象不好,甚至认为其质量差,主要是因为市场上调和油种类繁多,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那么,如何选择质量有保障的调和油?阮光锋建议消费者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配料。看清成分,避免混淆。按照国家标准(GB 2716-2018)的要求,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可以注明产品中大于2%脂肪酸组成的名称和含量(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比如,市场上某些宣传黄金比例的调和油,其实说的并不是油里的脂肪酸比例,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
二看日期。选生产日期新鲜的油。很多人在买油时,会忽略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油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建议选择离生产日期最近的油。
三看包装。优先选小包装产品,尤其是人少的家庭。开封后的油,氧化反应会加速,放久了容易氧化酸败,出现哈喇味。
此外,不用纠结工艺。无论是化学浸出还是物理压榨,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都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