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五项机制”强力推进“金融活市”

本报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齐明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示范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出台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白名单+线上+线下+现场+平台”等“五项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强金融服务,做优金融平台,提升金融质量,加快推进“金融活市”,实现金融经济“血脉畅通”、高质量发展“强筋壮体”。

建立辖区“白名单”企业推送机制。示范区财政金融局联合各职能部门,动态更新、调整涵盖示范区各行业、各领域“白名单”企业1200余户,将相关企业信息定期推送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方便金融机构重点关注、主动对接优质企业,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精准滴灌”,“贷”动经济发展;鼓励引导各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各银行累计为“白名单”企业提供818次信贷支持,贷款余额86.45亿元。

建立“线上”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按照《济源示范区银企对接线上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示范区依托“每周三金融服务日”活动,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积极开展线上金融服务,宣传推广信贷产品、信贷政策、规模及准入条件等,将银企对接模式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由“线下签”变为“线上签”,进一步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举办74次“线上”银企对接活动,为1474家企业提供线上信贷产品服务,并为多家小微企业线上授信7.51亿元。

建立“线下”政银企三方协调对接机制。示范区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举措,以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各类企业、项目单位积极参与的形式,每周三下午定期召开政银企三方融资需求对接会,实现政银企互通共享信息,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下转第二版)

2023-09-12 本报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齐明 1 1 济源日报 c_102139.html 1 “五项机制”强力推进“金融活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