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下午,我去看望一位二十多年没见的老领导。进得小区,右转,一个高大瘦削的身影缓步而来。逆光中,我看不清面目,但直觉告诉我就是他——赵主任。
快步迎上,打个招呼:“老领导好,好久不见!”“忘年交!”老领导纠正我。会心一笑,是,说忘年交更合适。
仔细打量赵主任,比以前瘦了许多,长方脸成了长条脸,当年高大壮实,现在清瘦单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腰板挺直,说话语速稍快,亲切随和。多年没见,他依然毫无违和感。
我20多岁入职时,前去应聘,到地方才知道已经结束。赵主任给我了一次机会,单独设了一个人的考场,规定时间完成命题:“济源发展之我见。”我记得很清楚。洋洋洒洒一大篇,初出茅庐的我敢想敢说。然后,我就有了一份文职工作。给别人一次机会。受教之一。
“送你八个字,亲而不密,疏而不远。”赵主任告诫我。心思简单,说话直接,喜怒常形于色,干活不少,受气不少,我跌跌撞撞,一路坎坷。赵主任循循善诱,教我做人做事。此八字,受教一生。
后来我换了单位,赵主任也退休还乡,20多年断了联系。离职后,我偶尔写些“豆腐块”,时而见诸报端。没想到赵主任从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打电话到报社,几经周折问到我的电话。之后,几乎我每在报纸上发一文,他就会跟我通话,指出不足或给予鼓励。宛如当年情景再现。
聊了一个多小时,我看了赵主任的笔记,足足26本,4000多篇,31万多字。“全是顺口溜。”他说。我打开一本翻看,“生日随想,吾今七十七周岁,身体基本还可以,全凭党的好领导,多亏家中有老妻”;下一篇“九·一八,不忘国耻……我辈勿忘国耻,警钟鸣悬,跟党走,把梦圆。”每一本的扉页有自编的目录、页码,后面有篇数和字数统计小结。在“前言”中,赵主任交代了用“顺口溜”记录生活感悟的初衷,“为了忘却的纪念,2011年底身患绝症,手术后,在家颐养,无所事事,然心有所思,萌生日记之念,磨练思维,消磨时光,纪实叙事,实话实说。虽非杰作,亦非范文,且留下吾晚年足迹。他年之时,儿孙闲暇,倘有雅兴,翻阅日记,字里行间可找到父辈身影,或能学点东西,拾点乐趣。正如鲁迅先生有部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念》”。大到国家大事、重要节日,小到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内容涉及面之广,语言之质朴,情感之充沛,思想之向上,令我叹为观止,羞愧汗颜。
赵主任依然健谈幽默,依然乐观,古道热肠。在失去联系的20多年里,每当遇到挫折,受到委屈,我都会想起他的告诫,提醒自己,不阿谀奉承,不随波逐流,不见利忘义。待人要真诚,做事要实诚,处世要豁达,遇难要坚强。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和失败,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
我们吃着西瓜,聊着天,赵主任的老伴始终笑眯眯地看着他,满眼骄傲和宠溺。工作时尽心尽责,退休后豁达生活,无愧于国家、社会、单位和家人,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了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主任是我的老领导,忘年交。在他面前,我永远是幼稚的小学生。人这一生,遇人无数,有那么一两个人能在关键时候帮你一下,扶你一把,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值得永远感恩;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风雨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