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今年以来,济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从需求端出发、从满意度入手、从便利度着眼,以愚公移山、驰而不息的姿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半年,示范区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2个,已完成投资178亿元;新增经营主体1.17万户,增长116.7%,总量近11万户;新增“四上”企业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
特色化服务 助力重点产业发展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济源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坚持“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专班推进机制,培强做大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济源钢铁产业发展已有65年历史,示范区围绕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出台政策,成立专班,全力服务‘老产业’走上‘新赛道’。”济源钢铁集团负责人介绍,济源为钢铁产业量身定制,建设了1.2万亩的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出台了菜单式招商政策,包括企业自投产之日起给予5年的资金扶持、根据项目投资强度和科技含量给予2至5年的租金减免、在项目投产后按实际投资额给予2%的补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先后吸引48家钢产品加工企业入驻,生产的产品有260余种,广泛应用于高铁、汽车、电梯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去年,济钢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优特钢产量稳居全国行业前5位,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特钢企业,成为美国卡特彼勒、德国戴姆勒、瑞典斯凯孚等全球企业的主力供应商。
纳米材料产业,是济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2003年,济源市政府与河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治军教授技术团队,共建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并先后开发了高性能纳米润滑油、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高效抗菌金属纳米等系列纳米材料,(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