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既广闻博学,又善于助人。
1925年,周传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梁启超的学生。周传儒因家境穷困,时时陷入窘迫之中。
一次,梁启超与几个学生谈心,了解同学们的情况。一个学生说:“周传儒用课余时间给一所中学代课。他家很穷,他除了挣自己所需的费用外,还要接济家中弟妹的读书费用,确实不易。”梁启超若有所思,他把这个叫周传儒学生的事放在了心上。
一天下课后,梁启超叫住了正要离开的周传儒,问道:“你能不能去松坡图书馆帮忙编制目录?我看你平日整理的课堂笔记很好,你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所以请你帮这个忙。”周传儒听后一脸欣喜,点头答应了。
一个月后,梁启超付给周传儒50银圆的报酬,并赞道:“你整理得非常好,图书馆需要你这样的人长期整理目录,每月50银圆,你愿意继续做吗?”周传儒受宠若惊,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因为图书馆给的报酬很高,又方便自己学习,周传儒再不用去中学代课了,可以安心地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开始周传儒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梁启超觉得他收入不多,生活困难,于是托同学暨南大学校长郑洪年,让周传儒在暨南大学当上了副教授,一年后升为教授。后来,周传儒在学术上取得骄人的成就,成为著名历史学家。(《人民政协报》 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