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摘

儒家经学中的十二大价值观

本文并没有讨论价值观的本质是什么等纯理论性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价值观很简单,就是你认为什么理念对于人类社会是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有层面的,在某个范围里什么问题、什么关系是最需要考虑的。笔者在这篇文章里就分了四个层面:第一个是哲学层面,第二个是政治层面,第三个是家庭、社会层面,第四个是国家、邦国、天下层面。

儒家经学中的核心价值观,从哲学层面来看,有三种重要观念,即天人合一观念、人性本善观念和以义制利观念。天人合一实际是讲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义制利是讲自我和他人、集体的关系。当下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精致的利己主义”,其实就是在“义利”问题上,以我为中心,把自己摆在一个不恰当的地位。这个问题在当代是很普遍很严重的,其实古代也不是没有这个问题,古人用了儒家的理论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看,有三个重要思想,即民本思想、修身思想和德治思想。

第三,从家庭、社会层面来看,也有三个重要思想,即五伦思想、孝道思想和仁爱思想。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孝道,这和西方文化有非常大的区别。西方人不把孝道作为价值观。笔者与一些西方学者接触发现,他们中有人认为孝道是最不人道的、最不符合人性的。但是,有一次笔者去法国讲学,讲到了孝道,参会的很多法国老年人倒是很羡慕。所以孝道对我们非常重要。再一个就是仁爱思想,仁爱思想是面向社会的,面向陌生人的。古人在家庭里讲“亲亲”,“亲亲”推到外边去,就有仁爱,仁民而爱物,要爱其他人,直至对动植物都爱,它是由内往外推的。

第四,从国家、邦族、天下层面来看,也有三个重要思想,即“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协和万邦”观念和“大同”“太平”的社会理想。“大一统”讲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方要服从中央。它维护着国家的统一。“协和万邦”是讲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要协和。“大同”“太平”的社会理想,渊源于儒家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念,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虽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这一社会理想的追求。(《中华读书报》 姜广辉)

2023-09-01 1 1 济源日报 c_101706.html 1 儒家经学中的十二大价值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