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韧性强活力足

本报记者 黄一冰 实习生 卢艺丹

开发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今年以来,济源坚持把开发区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开发区发展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示范区3个开发区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开展,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827亿元,首次荣获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评第6名;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524亿元,顺利通过河南省专利导航实验区验收;济源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6192万元,实现了良好开局……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彰显了开发区经济“稳中有进”的韧性与活力。

坚定深化改革 夯实发展根基

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如何在新形势下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领跑经济主战场?坚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开发区坚定不移的发展选择,也是考核排名跃升的关键所在。

壮士断腕,不留后路。

示范区高度重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在市场化运作、体制机制、行政审批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速推动开发区回归经济属性。

“三化三制”改革是完善治理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的有效手段。济源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严格按照“三化三制”改革要求,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在全省184个开发区中首个公开选聘运营公司,赋予公司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投资运营、公共服务等相关职能,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

“改革再出发,创新添动力。”济源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许东方介绍,为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济源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全面落实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择优选聘工作人员,实现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大幅优化,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胆探索改革方式,以“一剥离两加强”优化管理体制,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开发、建设、运营和企业服务职能,建立聚焦主业、精简高效、焕发活力的管理体制;以竞争上岗优化选拔机制,开展全员聘任制改革,优化干部结构,构建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以量化考核打破“大锅饭”,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让改革的活力充分迸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下转第二版)

2023-08-23 本报记者 黄一冰 实习生 卢艺丹 1 1 济源日报 c_101330.html 1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韧性强活力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