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时候,我就很喜欢荷花,不仅觉得荷花很好看,而且会结好吃的莲子,中医说,莲子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功效。每到盛夏,奶奶经常会熬一锅银耳莲子羹,软软糯糯的,非常好喝。后来又读了周敦颐的这篇《爱莲说》,让我对荷花更有了一份说不清的情愫。
我的家乡池塘并不多,相对来说荷塘就更少了。只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变,荷塘才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经常结伴去赏荷、拍荷、咏荷。现在正是六月中,荷花最美的的时候。于是一大早我们便驱车来到万阳湖畔。远远地就看到荷塘周围长着许多柳树,蓊蓊郁郁的。透过疏密有致的枝条,荷塘如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若隐若现的。
走近荷塘,映入眼帘的便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了。晨曦中薄薄的轻雾浮在荷塘上,像被笼上了一层轻纱。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池塘边或拍照、或嬉水,或跑步,仿佛置身于仙境。我慢慢地踱着,很久以来郁积的心情,一下就豁然开朗。我出神地望着水面,翠绿的荷叶出水很多,像婷婷少女的罗裙,裙子上镶满了晶莹的露珠,在太阳的斜映下一闪一闪地如粒粒珍珠般闪耀。荷花三三两两袅娜地开着,粉如水、白如雪、红似霞,点缀于清波绿叶间,像极了荷塘的眼睛,顾盼生辉。沿着曲曲弯弯的木栈道,渐入荷花深处。虽然已是盛夏,蝉也在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叫着,但我却觉得周围凉爽宁静,也许这就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吧。斜倚栏杆,静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好时光,微风吹过,叶子与花也有一丝丝的颤动,像闪电似的,霎时穿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只留下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抬头望望天,不知什么时候薄雾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无波如镜的水面上倒影着的白云在蓝天间走走停停。风起处,一片片莲瓣飘零,像小船似的在水面上悠悠荡荡。忽然,一条小鱼跃起,又倏然隐入水中,荡起一阵阵的涟漪,晃碎了太阳,揉碎了蓝天。
赏荷的人们渐渐多了起来。一位身着粉绿汉服,云鬓轻挽的姑娘,轻轻地漫步于荷塘深处,举手回眸间,宛如凌波微步的荷花仙子,真可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边踱着步边抑扬顿挫地大声诵读着,神情那么专注,完全沉浸于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旁边的一位摄友时而仰拍、时而俯拍,走走停停间,亭亭的荷花,咏莲的女孩,汉服女子、耄耋的老人等所有美好的事物被他一一摄入镜头。忽然一垂髫小儿擎着一柄硕大的荷叶跌跌撞撞奔过来,像一把会移动的绿伞,“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不知哪个小朋友应时应景地脱口吟诵道,引得旁观者都会心一笑。
太阳渐渐地升高了,随着人们陆陆续续离开,荷塘又恢复往日的宁静。我坐在柳荫下,看着眼前荷塘,不禁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片荷塘虽不似先生所写的月色荷塘那么幽静,闲适,但它自有独特的魅力和生机,那晚如水的月光如果泻在这叶子和荷花上,一定也会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先生要是看到现在这片荷塘也该会有另一番心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