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书画

运笔如刀刀似笔——杨占军书法刻字艺术赏读

高军红

概而言之,占军先生的书刻作品中,包含“三有”:

一是有书家功底。先生已逾花甲之年,与笔砚亲近50多个春秋,从《多宝塔》《九成宫》《圣教序》,到赵孟頫、王孟津、邓石如,可谓墨磨万锭,遍临百家,秃笔成冢,池水尽黑。占军先生的行书,有三种常见风格,一近启功体,二近赵孟頫体,三近王铎体。尝自叙曰,自己并未刻意临摹启功的书法,只是按照喜好从诸家中取舍游走,走着走着竟然和启功接近了,这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仔细分析,占军先生当然没有启功先生那样笔墨老到、挥运从容、结字娴雅,但是占军先生的侧锋取妍、偶用涨墨、略带青涩之处,别是一番情韵。他的赵孟頫体行书,有意避开了赵体之圆熟,而求生涩,结体运笔全本赵体,而气息奕奕然更胜一筹。他的王铎体行书,取法于王铎小桥流水一路的小字行草,与世人取法王铎高堂大轴的大字行草相比,一下手就拉开了距离,他有意汲取王铎偃仰起伏、腾挪避让、千变万化的笔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而他的楷书则基于欧楷之结体,又吸收赵孟頫的用笔特点形成了自己端庄秀丽的风格,倍受人们喜爱。再说小楷,他在熟临钟繇王羲之小楷之后又兼融了赵孟頫道德经的风格,近年来又在唐《灵飞经》上下足了功夫,使他的小楷作品既古雅严谨,又飘逸动人,这在先生百多幅《心经》里足以体现。占军先生亦擅篆书,取法于邓石如、吴熙载,笔画如玉箸钗股,浑然无迹;而或略加放纵,初看粗头乱服,无所顾忌,细味却笔笔合辙,又见性情。占军先生写篆,却又不是一味地拟古,而是在不断领悟这种古文字艺术内涵的同时,撷取众家之长,积极探索创新。

二是有诗家气息。世俗者也许会问,写字也需要学问吗?那么,刻字就更不必说了。笔者在这里只能说,没有学问,当然也可以写字刻字,但是与学问滋养出来的作品,其内涵意蕴却是有天壤之别。我们不妨看一看占军先生入选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的那幅作品《尽开颜》,用一块长方形木板竖雕,主体是层层堆叠而上的“尽开颜”三个篆书繁体大字,凸起的字的主调为白色,底色深灰渐暗,左边用行书题写两行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间疏密错落点缀四方印章。整体看去,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诗意如在眼前:“尽开颜”三个大字就是高耸入云的雪山,深色的背景如同苍莽的天空,两者反衬,令人不禁畅想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豪迈悲壮,几方印章则是猎猎的战旗,昭示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占军先生不仅较好地表达出了原诗的意境,而且有创意、有拓展,把文字的诗转化成了立体的诗。为什么占军先生的作品如此富有诗意?原来,他竟然还是个诗人,低调得别人竟不知道他还能作诗,并且是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济源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三是有刻家刀笔。占军先生早年曾从事天坛砚雕刻,文人圈中大体都知天坛砚为古代名砚,韩愈、苏轼等都以此砚为宝,清代大学士纪晓岚赞曰“刚不露骨,柔足任磨”。占军先生那双雕刻过石砚的刚劲有力的大手,再来雕刻这些柔韧的木板,真是“杀鸡用牛刀”,有些游刃有余了。你看他的作品中的那些刀痕,有的大刀阔斧,运斤成风,不拘细行,淋漓痛快;有的细致温婉,条分缕析,如小桥流水,却又颇见韵致;其大刀痕如山水画中的“大斧皴”,是大写意、大手笔;其小刀痕如暗夜赶路的马蹄声,节奏迅疾,却又沉稳有力。“运笔如刀刀似笔”,占军先生手下的那把刀,真的和笔一样,砍切凿削、啄勒波掠,无不如意,无不出彩。

占军先生几十年来坚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信条,在砚雕、刻字、书法、诗词等艺术领域中数十年磨砺,不汲汲于功名,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然而,朝夕临池固其根基,吟诗作文富其学养,雕石凿木活其腕肘,这一切汇集到书法刻字创作中,其效应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和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以及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等重要展览。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并且荣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真可谓“大器晚成”!  (有删节)

2023-08-01 高军红 1 1 济源日报 c_100533.html 1 运笔如刀刀似笔——杨占军书法刻字艺术赏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