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系列报道之四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示范区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宜居宜业之“暖”

本报记者 史丽娜

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出门见绿;走心服务的城市公交,让民众出行舒心;平衡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教育彰显公平;城乡联动的医疗保障,让百姓就医便捷……济源,正在成为一座天蓝地绿、宜居宜业、便利舒适的暖心之城、幸福之城。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聚宝盆”,也是济源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生命线。近些年,济源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作为“一号工程”,全区上下协同联动、同频共振,强化包容普惠创新,让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包容普惠创新 让城市更富吸引力

惟有包容才能开放,惟有普惠才能公平,惟有创新才有活力。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济源从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国土绿化提质、教育质量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生态蓝天保卫、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人才流动“外引内培”,去年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在济就业创业2300余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08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46万人、高技能人才1.34万人;国土绿化全面提质行动,完成营造林5.25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43.49%;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双减”政策全面落实,8.3万余名学生受益,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620个,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87套;持续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555个村(居、社区)全部设置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交通市场助企便民水平,发放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运营亏损补贴资金1800万元、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重点建设交通项目28个,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工程开工在即……

在济源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处处涌动着活力、积蓄着动力、绽放着魅力。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宜居、宜业之城也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贴心精准服务 让城市更具竞争力

“电气安全工器具送检时间太长,希望协调供电部门加快检测速度”“我们企业的制塑设备已停用,申请相关部门帮助撤出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管控名单”……

6月中旬,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济水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工作人员与丰之源、沃邦饮品等15家企业负责人齐聚梨林镇机关会议室。企业负责人提出诉求,部门工作人员现场问企所需、解企所困。

这只是济源精准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济源都坚持以“用心、上心、暖心”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上,济源聚焦项目建设“全链条”服务,锚定项目谋划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环节,实行全要素保障、全周期管理,让项目建设“全程无忧”。通过科学研判、超前谋划,以“链式思维”做好项目储备,以“诸葛亮会”方式谋划包装项目,拉长特色产业链条,强链延链补链。强化部门协同,保障要素,以“模拟审批”助跑项目开工;坚持“线上”“线下”并行,保障项目资金。实施专员服务,督导跟进,以“项目管家”护航“全程无忧”。推行“一个项目、一名专员、一支队伍”,全权协调项目建设;开展“企业服务连心桥”活动,完善“企业服务110”诉求响应平台;落实项目台账式动态督导,以“管家”式服务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下转第二版)

2023-06-29 本报记者 史丽娜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系列报道之四 1 1 济源日报 c_99194.html 1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示范区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宜居宜业之“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