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主席以《愚公移山》为题,致党的七大闭幕词,激励中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毋庸置疑,愚公就是我心中的宝,愚公移山精神已成为我的座右铭。
赎宝
2018年初春,我到英国旅游,慕名来到伊利小镇。小镇的伊利河畔有个知名度蛮高的古董店,是一座三层的老式带阁楼的房子,面积约800平方米,老板叫汤姆。上到二楼,我惊呆了,这里还有个中国文物陈列区!我发现货架上摆放着一尊愚公移山彩陶,很有精气神!老愚公一头银发,白胡须随风飘逸,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他手握镐头,脚踏大山,顶天立地……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到那种面对两座大山,意志坚定、气势磅礴、挖山不止的大无畏气概。再看他那两只粗壮的胳膊和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特别是宽阔的胸大肌,就像一把打开的折扇,横行排列的肌纤维群有序地组合,彰显着雄健之躯。一时间,我真感谢作者把一个老当益壮的愚公塑造得如此活灵活现。当时,我很想把这尊彩陶购回,并带至国内。然而,遗憾的是我囊中羞涩,后来真是追悔莫及。回国后,我总是牵挂着这尊愚公移山彩陶,生怕被人发现。
2019年春,我再次来到英国。第一时间,我就赶到了伊利小镇的那个古董店。第二次喜见愚公移山彩陶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把这尊彩陶拿到手里,仔细一看,不禁喜出望外——这是广东佛山石湾陶瓷,属酱釉瓷,有着精美的雕塑品质;色彩搭配艳丽,造型风格独特,瓷质选料上乘,而且保存得完好无损。这应该是一件珍品啊!我想,它一定出自我国大师之手。我进一步端详,发现上面没有制造厂家,没有制作人的印章,整尊彩陶高约24厘米,重1000余克,属于限量版……看来,我“捡漏”了!我也不砍价了,赶紧付款。
购回了这件宝贝,我心里特别兴奋。回国到家后,放下行李就赶紧查找资料。果然,这尊愚公移山彩陶是刘泽棉大师的作品,1972年从广东出口到海外。刘泽棉,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1937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第四代传人,从事陶艺70多年,师承叔公刘佐潮,深受陶艺名师刘传等大家的影响。他的雕塑作品,具有雄健传神、古朴厚重的特点。他塑造人物时,在衣纹、筋骨的刻画上注重人体结构特征,形神俱佳,色彩完美。1985年,刘泽棉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其作品《钟馗饮酒》,被广东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英国女王。2002年,刘泽棉应邀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交流讲学,作品《达摩》被州博物馆收藏。2007年,刘泽棉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12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亚太地区手工艺术大师”和首届“佛山大城工匠”荣誉称号。我购回的愚公移山彩陶作品,就是刘大师在年轻时精工细雕制作出来的。其刀法细腻,雕工精湛,纹理清晰,塑造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神态刚毅、敢搬大山的愚公形象。
惜宝
2020年9月,我写的《拿斧头的中国人》在英国剑桥大学《剑河风》杂志上发表后,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恰巧,我在兰州军区司令部当军医时的一些老战友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其中,有一个叫李玉清,是上校军官,河南济源东马头人,转业后在甘肃省委工作。一次,在和我交谈这尊愚公移山彩陶时,他建议将其捐赠给他的家乡济源——愚公故里。我感到这很有意义,当即表示同意。后经协调,我决定将愚公移山彩陶无偿捐给中共济源市委党校(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和愚公移山干部学院,下面简称党校)。
由于我一直在兰州工作,愚公移山彩陶被放在了西安的家中。为了捐赠事宜,我又专程回西安把这尊彩陶抱回兰州。兰州古玩市场的刘自军老师看了后,大加称赞,说是大师之作,太精美了,有价值!他还专门定做了安放彩陶的锦盒,并赠送给我。由于疫情反复无常,捐赠事宜被推迟到2021年。把愚公移山彩陶摆放在家里,我总感到能励志,一股温暖自心底油然而生。我常和愚公对视,他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我对他说,愚公移山是一种不畏艰难、奋斗拼搏的精神,华夏的崛起,祖国的昌盛,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所以,我要利用捐赠前的时间再做些宣传工作。
2021年春天,我带着愚公移山彩陶分别在兰州天合教育研究院、爱德学校、兰州市二中、兰州现代职业学院马列学院举办了愚公移山精神讲座,产生了轰动效应。师生们纷纷和愚公移山彩陶合影留念。当时,听讲的还有外教老师Stacy(美国人)、Sadie(英国人),她们齐声称赞愚公精神。兰州市二中的同学们以手对手的传递方式,触摸着愚公移山彩陶加油助力,决心努力学习。
捐宝
2021年5月27日,我和先期到达济源的李玉清一起来到济源市委党校。5月28日上午10点,隆重的捐赠仪式在党校举行。有关领导在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和李玉清也发了言。很多记者对我们进行了现场采访。市委党校给我颁发了捐赠证书和“特聘教授”证书,给李玉清颁发了“愚公移山精神宣传大使”证书。
仪式完毕后,我们和参加活动的党校师生一起合影留念。之后,师生们一个接一个地传看愚公移山彩陶。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神情专注地端详着。大家说,传承的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当天下午,我又为党校师生讲了一堂题为《我在开国将军身边工作的日子里》的党课,分别讲述了会织毛衣的马良盛将军、兰文兆将军在火车上成立临时党小组、韩先楚将军优良家风等故事。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攀高峰的不竭动力。
这次捐宝活动,经《法治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经济报》《济源日报》和河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究宝
为了查究愚公移山彩陶的“出生地”,2023年2月21日,我和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的赵和平老师来到广东佛山石湾镇。我们走进石湾陶瓷博物馆,漫步在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中,领略到这里的灿烂辉煌。我感到寻找到刘泽棉大师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在这之前,我曾委托朋友找过,但未果。这次,我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对于刘泽棉大师,石湾人都知道其大名,我也晓得先生已到了耄耋之年,但不知他是否还在耕陶创作?但我坚信,一个为陶艺而生的人,一定战斗在耕陶岗位。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在广东工艺美术博物馆找到了刘泽棉、刘健芬工作间。这个工作间简直是个艺术宝库,各种造型艺术品琳琅满目,让我们一饱眼福。我见到一位老者,满头银发。他坐在那里,正在全神贯注地雕刻着一件陶坯。我站在他的身旁,默默地观看了半个小时,他竟毫无察觉。他对雕刻的陶坯,一会儿左瞅瞅,右看看,一会儿上瞧瞧,下瞄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大师新近构思创作的又一力作《喜获大利》。啊!能目睹国宝级大师现场操刀,实乃人生之大幸!这时,有位气质端庄的女士礼貌地询问:“你们找谁?来自哪里?”我说,我们来自甘肃兰州,四年前在英国购回了一尊愚公移山彩陶,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了1972年《人民日报》介绍刘泽棉创作老愚公陶塑的线索,或许就是大师创作并出口到英国的石湾彩陶作品。接着,我拿出《拿斧头的中国人》那篇文章,请这位女士过目。她边看边用佛山话告诉正在忙碌的那位老者。果然,那位老者就是她的父亲刘泽棉,她就是刘健芬。大师缓缓地放下手中的刻刀,拿起桌案上的小毛巾擦擦手。我注意到这把刻刀已使用了好多年,刀尖已磨损得短了半截,但依然坚韧锋利。刘大师听了女儿的讲述后,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刘大师的女儿告诉我们,她父亲对愚公移山彩陶故事很感兴趣,特别是购回彩陶的这段经历,让他十分感动。刘大师高兴地说:“让我鉴定陶艺作品大多是为利而来,你们不同,是为家国情怀而来。”
刘大师说,1972年创作的一件名为《愚公移山》的作品,是他心目中很有意义很有分量的作品之一。“毛主席号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我就以陶瓷来表现一种挖山不止的决心。作品后来在全国展览,《人民日报》也作了报道。这件作品到现在也一直有生产,说明了它的艺术生命力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我说:“我很想了解先生当年创作愚公移山彩陶的心路历程,是什么精神支撑起您的耕陶人生?”刘大师说:“我在创作愚公移山彩陶之前,就深入研学《汤子·列问》原著,认真学习毛主席《愚公移山》,读懂了九旬北山愚公,理解了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创作灵魂来源于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我花了10多年时间对石湾的传统陶艺进行了认真研学,进而继承和发扬。我先是走进愚公的心里,然后再表现他的精神。于是,我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雕塑资料,并深入农村观察劳动场景,和老农一起在田间劳作,休息间隙,和老农喝茶聊天,仔细观察其站姿、坐姿、卧姿、走姿以及手拿镐头的样子和挖地的动作,这样才勾画出老愚公的生动形象。我还曾无数次模仿愚公的动作,甚至摆开姿势让母亲和我的同事们评论,从而选择愚公的最佳站姿,最佳眼神,最佳骨骼肌肉线条,然后才给彩陶上釉。整个过程,做到了精益求精。愚公移山彩陶的原件现在存量极其稀少,所知的一尊在广东佛山美术陶艺博物馆,再一尊就是你捐出的那一尊。你能把这件珍贵文物从英国购回,很不简单,又捐赠给愚公故里,更是难能可贵!”
我在刘大师的工作间里发现很多美术、雕塑书籍。刘老说,家里还有很多书,读书是一种享受,能让人看清前面的路,看到更开阔的世界。他从书柜里取出由他编撰的《耕陶五代》《耕陶六代》《中国陶瓷画刊》为我签名、赠书。这使我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立即向李玉清和济源有关方面告知找到了刘泽棉大师的喜讯。大家一致让我转达对刘大师的亲切问候,并邀请刘老在方便之时,到愚公故里作客。刘大师欣然应允。
愚公移山,是一则神话,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一定会在鲜活的实践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刘恺,1952年生,2000年4月在原兰州军区司令部门诊部退休,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此文作于2023年4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