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既要挂牌保护,也应摘牌问责

□张西流

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是把传统村落当成一种产业资源而不是传统文化资源,这样就难免对传统村落造成新的破坏性的冲击

绿水环绕、青瓦飞檐、石板路、风雨桥……散布在中华大地上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寄托着绵绵乡愁,延续着农耕文明。每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都有着承载数百年记忆的历史建筑,有着历经上百年风雨的传统民居。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文化遗产价值,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江苏省住建厅近日印发《关于实施省级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502个省级传统村落统一设置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实施挂牌保护。(据《中国旅游报》)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81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当然是好事,但必须正视的是,仍有许多未被纳入保护范围的传统村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存在“有乡村没乡愁、有新房没灵魂”等问题。特别是,在经过模式化的城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之后,传统村落正出现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倾向,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异化和歪曲。如何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传统古村,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江苏省对502个省级传统村落设置统一保护标志、实施“挂牌”保护,显然具有示范意义。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传统村落要么是已经开发旅游的,要么就是准备开发旅游的,没有碰见不想开发旅游的。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是把传统村落当成一种产业资源而不是传统文化资源,这样就难免对传统村落造成新的破坏性的冲击,也就很难保留传统村落最根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事实上,早在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同时,住建部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上述行动方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

可见,传统村落不仅要实行挂牌保护,还须实施摘牌问责。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关键是摒弃“套现式”开发。

首先,国家层面应建立对传统村落开展旅游的审批机制,凡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未经批准不得进行旅游开发。有关部门对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应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与监督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做好实地保护,并对村民就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保护内容与方法进行宣传和教育,启发村民的文化自觉。特别是,对于那些已列入保护名录但保护不力的传统村落,还应该有一个退出机制,对其进行摘牌处理并问责相关部门。更重要的是,通过立法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方为治本之策。

2023-06-13 □张西流 1 1 济源日报 c_98665.html 1 既要挂牌保护,也应摘牌问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