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内

做好“加减法” 增粮有实招

——部分粮食主产区一线扫描

图① 6月6日,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洪湖村翻耕农田。

图② 6月6日,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洪湖村农田劳作。

图③ 6月6日,农民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九龙屯村水稻田插秧。

图④ 6月6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无人机照片)。

当日是芒种节气,各地农民抢抓农时辛勤劳作。 新华社发

芒种时节,忙种忙收。眼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事繁忙,田间地头,各地增粮出实招:开展农事托管,让良田种足种满;良种搭配良法,种出“新希望”;减损也是增收,努力耕好“无形良田”……“加减”运算中,努力让粮食稳产增效。

农田托管 让良田种足种满

一场雨后,土壤墒情正好。6月6日一大早,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塘镇戈店村,寿县力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广银来到田间,开上大型拖拉机,带着打浆机开始平整水田。施肥、打浆、封闭除草,一系列插秧准备工作一次性完成。

顾广银从戈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了2000余亩土地。他说,2019年当地实行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种粮大户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后,可以在淮南市“农管家”平台集采农资、开展订单加价销售,种粮效益得到保障,良田复种指数也提升了。

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成片的秧苗已经翠绿挺立。80岁的谢得意正在田间巡查,不时拔除一些田间杂草。

谢得意是湖南农田谋士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聘请的50多名“田间管家”中的一员,今年管理农田100多亩。这些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把式”们,日常工作是指挥农机手、监督农事落实、查看田间情况等。

农田谋士现代农业集团今年共为湖南6个区县的100多名种粮大户托管了2.8万亩稻田,推出包括代育秧、代翻耕、代插秧、代管理、代防治等在内的“十代模式”,这不仅为一些种粮大户提供全链条社会化服务,还让曾经抛荒多年的土地又成为良田。

良种配良法 增粮夺高产

“你看,今年的麦子长得多好!”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李王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峰走进麦田,捋下一把麦穗搓一搓,查看麦粒灌浆情况。5月下旬,陈海峰曾找来测产专家,通过亩穗数估算了今年的收成:900多亩的“山农28号”品种,亩产能突破1400斤。

好收成先得有好种子。山东是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7%。

在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中,陈海峰种植的“山农28号”被列为骨干型品种。谈起品种优势,主持选育这一良种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赵檀芳说,品种表现上个子不高、穗头不大,但亩穗数、千粒重较高,并且杆矮抗倒、株型较紧凑、籽粒灌浆脱水较快,特别适宜机械收割。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90后”种粮大户焦瑞深有感触地说:“今年这一产量算是达到了预期,这得益于前期良法配套和农田精细化管理。”

旋耕、播种、施肥、镇压一体推进,实现一播全苗;在小麦播种、越冬、返青、拔节不同生长期,浇水保湿;小麦遭遇倒春寒,及时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使其免受冻害避免白穗……焦瑞说,在气象年景较差时,科学种粮的产量优势会更加明显。

机收减损 耕好“无形良田”

6月6日,山东省启动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小麦自西南向东北、由零星收获转向集中收获。在陈海峰的麦田里,小麦机收如火如荼。望着不断“吞吐”的收割机,陈海峰说:“要想多打粮,收割机驾驶也是一道关,得匀速行驶,不能贪快。”

今年夏收,陈海峰做好了机收减损准备。在李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里,自去年秋播以来,陈海峰组织合作社内全体机手专门就机收减损技术要点培训了2次。“虽然没专业测算过,但从收获的粮食看,提升机手技术能减少约3%至5%的损耗。”陈海峰说。

在湖南省益阳市佳泽富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周碧云的工作强度逐渐增大。厂房内,他正帮助种粮大户赵舜良调整收割机的风机系统和脱粒系统。再过一个多月,这里早稻就要收获了。周碧云告诉记者,预计整个6月,他们要调试的收割机将超过200台。

“以前为了提高效率、加快进度,有时会把风机的功率调得很大,田头时常能看见掉落的籽粒。”赵舜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了500亩水稻,以往每亩地浪费约50斤,就损失约2.5万斤稻谷;如果把损失控制在2%以内,就可以多收约1.5万斤,按每斤1.2元计算,增收1.8万元。

自去年以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事务中心在全省开展农机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力争将今年水稻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46%以内,低于3%的国家标准。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忙种又忙收 麦黄梅子熟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梅雨炎风,稻绿麦黄。在夏日的郁郁盛景中,6月6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民谚云:“芒种芒种,忙收忙种。”作为我国重要的农耕节令,芒种谐音“忙种”,伴随“三夏”大忙高潮到来,人们在耕作与收获的变奏中书写美好年光——

关中平原,麦浪翻滚。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40余亩麦田上,两台收割机正在作业。“麦熟一晌,贵在争抢,眼下正是抢收关键期,合作社组织了五六十台收割机对托管的3万亩麦田进行收割。”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说。

南粤大地,蝉鸣荔红。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太平村,果农们一边忙着晚熟品种的除虫壮果,一边紧盯眼下荔枝采摘分销旺市。“今年的‘妃子笑’个大汁多、清甜带香,预计产量达10万斤。”广州增城东林果业园负责人刘镜超电话不停,忙出的“甜蜜”吸引了一众游客前来采摘订购。

相隔不远的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较早播种的一批水稻已抽穗扬花,一架架无人机正在进行撒药除虫作业,为后续灌浆丰产做足准备。

芒种也有悠久的民俗传统,人们在古典中汲取历史养分、在传承中感受生活韵致——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这是‘芒种’一词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在被誉为“石质中华文化原典”的《开成石经》前,西安碑林博物馆特级讲解员白雪松指着石碑上《周礼·地官》的文字解释道,“意思是在泽草丛生的地方可以种庄稼。而古代也有‘芒种三候’的说法,即芒种之日螳螂生,后五日鵙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古人非常有智慧且善于总结,他们用节气和物候现象指导农事活动。”

辛勤劳作之余,古人还应时应景地形成了煮梅、挂艾、送花神等习俗。

走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座花神庙坐落于杭州西溪十里芳菲度假村落。近年来,每逢芒种,这里便会举行饯花神仪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供花、供果、送香、挂彩绳,人们借此表达祝福、祈愿美好。“活动中文化气息无处不在,例如黄酒煮青梅、荔枝香篆环节出自《江南送春》中的‘酒和香篆送花神’,而宋式点茶环节则取意于《渟溪老屋遗稿》中的‘且烹新茗饯花神’。”村落相关负责人李燕玲介绍,希望通过饯花神仪式的回归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走近这一传统文化。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仲夏开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即将到来,人们在忙碌之余也不忘安顿身心、调理养生——

岭南有“芒种节,食唔切”的俗语,指新鲜上市的瓜果蔬菜丰足,人们食用不及。街市上,当季的杨梅、荔枝、三华李惹人青睐,丝瓜豆豉排骨汤、乌梅冰糖水等汤饮成为消暑佳选。“丝瓜有理气生津的作用,豆豉可固护脾胃、清热除烦祛湿,特别适合芒种时的湿热气候。”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医生孙良生表示,天气炎热,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贪凉饮冷,可以适当亲近自然、增加户外运动,“起居有常、食饮有节,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梅子黄熟之际,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先后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降水过程频繁,人体感觉闷热。此时衣物、食物容易霉变,要注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雷媛提醒,“暴雨、大暴雨过程集中,水库、河流水位高,要注意防范洪涝、城市内涝等灾害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还要注意农田的渍涝。”

仲夏伊始,让我们珍惜当下,启于辛勤,结于丰盈。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2023-06-07 ——部分粮食主产区一线扫描 1 1 济源日报 c_98470.html 1 做好“加减法” 增粮有实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