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她的“桃花源”

◆李 娟

整个春天的周末,她和家人一起在承留镇前油房庄村的青山绿水间,打造着理想中的“桃花源”,种花、栽树、打理麦田、种植蔬菜、改造民房……以她的沉稳、执着,她是能在沙漠里种出绿洲的人。她的“桃花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几年前,通过朋友认识了她,然后我们又成了朋友。其实,我们一年见不到几次面,也说不上多少话。时间跨度可以从这个春节到下一个春节。她说我做的皮冻好吃,每年我也只在春节前做一些,每次自然想起给她送一份。与其说是送,倒不如说是让她来拿。这样,我们也好匆匆见一面。

平日里,我给她打电话、发微信,她总是在忙。接不接电话,回不回信息,我也习以为常了。节假日里,好不容易接通电话,她说,正在地里干活儿。还说要给我分配一些活儿干干。我也很认真回答她,随时等待召唤。

五一假期的一天早上,我给她打电话、发微信,她破天荒地很快回复“来吧”,然后发了一个位置。等我想问问她的具体位置时,电话已经无人接听。我对先生说,一起去吧,就当是去看山看水看风景。凭着记忆,我们穿行在山间小路上,然后把车停在了她原来停车的地方。路边的那几座土坯房,从外观上看,已经得到了修缮。有游人在旁边支了桌子,准备野餐。水潭边,还有人在钓鱼。

先生又说,既然联系不上她,那就先回去吧。我说,就当是出来散散心,往前走走,说不定就遇见了。不过,我心里也没数。但这山间草木葱郁,花香鸟语,微风惬意,我实在不愿意折返回去。顺着山路,我俩在时有时无的绿荫下优哉前行。路边的麦田里,成片的野花,淙淙的溪流,天空中飘着的几朵白云,让我不时停下来拍照。先生也不时停下来催促。一路上看到了许多桃树,想起三月桃花盛开的繁华。

经过几座房子时,看到几位老人正在聊天。菜地里的四季豆刚刚浇过水,地边放着削好的木棍。等地稍微干一些,豆角苗就应该上架了。再过些时日,满架都是一串串的豆角。和家乡相关的记忆,总会在心间刹那间复活。想起了小时候家乡的菜地里,这个季节,豇豆、四季豆、辣椒、西红柿、茄子也同样在自由自在地生长。家乡虽然永远隐藏在小浪底库区里,但儿时的记忆仍然鲜活。

不再去想能不能遇见她。我对先生说,“寻隐者不遇”也是一种不遇的美好。看,一路上遇见了这么多的美好。路旁成片的黄色小野花也成了我俩打趣的热点。他说一定是专门撒播的。我说,一定是野生的。我们家乡的路边就有这样的野花,如果是种的,那也是老天爷种的。说着笑着,我们就走到了路的尽头。

来时的路上,很远就听到了机器的轰隆声,先生说看样子是在提灌浇麦子。走近一看,果真如此。附近还停了一辆白色的轿车。先生问我是不是她的车,我说不记得她的车牌照。然后,就顺着柴油机旁边的小坡继续向上走。路边的月亮花正在盛开,藤蔓匍匐着地面,粉白色的花朵挤挤挨挨。我又一次惊呼:哇,真的太漂亮了。路两边各有一棵桃树,结了密密麻麻的毛桃。我立即又想到了她说的“桃花源”,是不是源于这些桃树。又是各种拍摄,先生提醒我把衣服顶到头上,别被太阳晒到。他问旁边正在喂猪的老伯,门口两棵黑槐的树龄。老伯说,一棵500多年,一棵200多年。那棵500多年的黑槐虽然没有了树冠,但是主干粗壮,侧枝繁茂,依然可以感受到勃勃生机。

正说着,看到门里走出来一位银发老奶奶。老伯说那是他娘,今年已经93岁了。我笑看着老奶奶,老奶奶也笑看着我。那笑容让我有些恍若隔世,想起了先生的奶奶。她们有着一样慈爱、温暖的目光。

山里,坡连着坡。坡上向阳的地方,长着一簇簇、一丛丛的蒲公英。我们正寻思着去老奶奶家里借工具,挖一些蒲公英带回去,就听到上面的坡顶传来她的声音。她问:“是谁在下面呢?”我一听,急忙高呼:“终于找到你了。”穿过树丛,我和先生看到了正在给果树浇营养水的她。和她一起干活儿的还有她的哥哥、姐姐和嫂子。

果树苗还很小,但精神抖擞。她说,“桃花源”里要有“花果山”。坡地里原本灌木丛生,哥哥、姐姐硬是用挖掘机将其整理成了平地,种了苹果树、车厘子树、榛子树等。一家人把“桃花源”当成了家,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播种耕耘,有劳作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

返回,经过麦田时,她说这个山谷里100多亩麦子都是她家种的,都是黑小麦,麦种虽比普通的种子贵些,但她说,种就要种好的,也要种好。麦地里的野草是她们一家人一点点拔掉的,连她80多岁的老娘都加入了拔草队伍。现在,地里的麦子已经预订出去。磨成面粉后,会用“桃花源”的特制袋子包装上市。大自然赐予了“桃花源”葱郁的草木,春天百花盛开时,会有许多蜜蜂在这里安家。她说,人工拔草,不打农药,也是为了让蜜蜂自由自在地采蜜,喷洒药物会造成蜜蜂死亡,蜜源也会受到污染。将来,会与农学院合作,在“桃花源”里共建“科技养蜂小院”,引入“智能蜂箱”,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

在我眼里,她和她的家人就像蜜蜂一样,用最自然、最纯粹的初心,为梦想中的“桃花源”全力以赴奋斗着、坚守着。我相信,她的“桃花源”并不遥远。

她就是“沙漠”,一个火热气息的微信名,一个做起事来热情似“沙漠”的友人。她的“桃花源”,让我看到了一种信念,一种坚守,一种执着。

2023-06-01 ◆李 娟 1 1 济源日报 c_98233.html 1 她的“桃花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