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饮品赛道,一股现制酸奶的热潮正席卷而来。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可以称得上是现制酸奶的狂热元年。这条新赛道肉眼可见地“火”了起来,相关企业融资与开店消息不断。但这背后究竟是资本的助推,还是产品实力过硬,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酸奶界的爱马仕”
王一诺是某社交媒体平台的忠实用户。最近,她越来越频繁地刷到各式各样有关酸奶的推文,如“现榨牛油果开心果酸奶奶昔”“一杯可代餐”“健康美容养颜”等,配上五颜六色的图片,辅以丝滑绵密的口感描述,让爱喝饮品、爱尝鲜的她十分心动。
这类现制酸奶产品通常以酸奶为主要原料,搭配水果、坚果、谷物等,使用“看得见的原料”进行组合,打造出不同风味的产品。
在精心包装下,这类产品每杯的售价在40—50元。有的品牌甚至自诩为“酸奶界的爱马仕”。在线上,相关产品高频地出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线下,企业则加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繁华商业街区拓展门店,一时间,一股“酸奶热潮”风起云涌。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多家购物中心看到,许多优质商铺的位置开出了大量新的现制酸奶品牌店。在这些品牌门店前,不乏排队购买、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其中年轻女性消费者占大多数。
记者发现,仅北京九龙山合生汇一家商场,负一、负二两层楼就入驻了5家不同的酸奶门店。从售价来看,单杯价格在15—50元。
多位受访者表示,自己是从社交平台看到这类酸奶的推文慕名而来的,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就是约着一起打卡“网红店”,如果哪款饮品没喝过,“就是out,跟不上时代了”。
“热钱”涌入酸奶赛道
不同品牌的现制酸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比如Blueglass Yogurt以直营为主,而茉酸奶则主打加盟模式。
记者梳理发现,这类品牌的目标客群极其清晰——大城市的年轻白领女性。一方面,该消费群体有着严格的身材管理、健康饮食、皮肤保养等诉求;另一方面,她们对价格敏感程度低、消费实力强。此外,这类年轻女性客群通常交际圈广泛,“种草”与“带货”的能力也极强。
此外,这些现制酸奶品牌的门店选址“高举高打”,十分高调,基本上只挑一线城市的高端写字楼或热门商圈,精准定位中高端消费人群。
在线上推广方面,这类品牌选择了女性用户居多的小红书精准投放。同时,搭配牛油果等网红水果和时髦的包装设计,让“高颜值”成为产品标签。冲着这一点,消费者十分乐于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现制酸奶的美图。
低热量或只是缴“智商税”
虽然现制酸奶拥有大量粉丝,但也有一些消费者担忧,这些酸奶是否真像宣传的那样低卡、低糖、无添加。
实际上,这类现制酸奶的主要竞争对手并非超市里售卖的预包装低温酸奶,而是商场里的奶茶店、咖啡店。
但让王一诺不解的是,虽然是瞄准了与喜茶、奈雪的茶、星巴克等品牌争夺用户群体,但喜茶、奈雪的茶去年选择降价。40元买一杯酸奶,尝尝鲜足矣,长期购买还是有点儿贵。
记者观察到,这类现制酸奶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不同品牌的爆款元素也大同小异:牛油果、香蕉、菠萝、山楂、蓝莓、坚果等。个别品牌推出创新菜单后,其他品牌便开始跟风,纷纷效仿,很难建立起产品的“护城河”。
此外,有消费者对这类产品低卡、健康等宣传语提出了质疑。
“虽然用料丰富,看起来很健康,但一杯现制酸奶的热量并不低,每杯热量约为500大卡,相当于摄入一顿饭的热量。”程菲菲坦言。
眼下,现制酸奶的热度仍在持续,但这条细分赛道还能火多久仍不得而知。随着气温越来越高,现制酸奶与咖啡、奶茶品牌的用户争夺战或将全面打响。
(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