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娱

别让文化素养成为影视行业的短板

近期,演员文化素养成为热门话题。

从业者文化素养问题与木桶效应相关。这个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标协同劳动、集体创作的影视生产,就是说作品质量与所有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挂钩,不仅演员必须水平在线,其他各工种从业者也不能掉队。

影视剧里的穿帮现象就是木桶效应的典型表现。有的影视作品称呼在世的人其死后才有的谥号;有的给历史人物乱安官职,甚至出现“礼部尚书兼锦衣卫指挥使”等违背史实的内容。如果历史知识冷门深奥,不懂或搞错还可以原谅,那么生活常识匮乏,误导受众,就实属不该。

总结从业者文化素养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行业门槛不高,缺少起码的考核机制。由于工种众多,涉及面广泛,难免失之于宽。诸如化装、道具入门容易,跟师傅干几年就成了“行家里手”。但实际上文化水平还差得很远,且对创作缺乏整体认识,更谈不上艺术追求。第二,很多工种尚未形成具有系统性、稳定性的人才培养机制,现有的培训机构又重技术培养轻文化积累。第三,行业文化学习氛围不够浓。有的从业者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属于技艺,主要靠天赋、练习和体验,而非文化积淀,所以很少学习。还有的人已成名成家,忙于事务性活动,没时间学习。

2021年启动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改革,在现有的选拔培养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已大力扭转了“重专业轻文化”的不良倾向,逐步阻断了将艺考当成升学捷径的投机做法,纠正了各界“艺术生可以文化差”的错误理念。教育部门应面向各领域、各层次的影视从业者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多领域教育矩阵,力求做到人人有技能、人人有学问。

要在全行业掀起学习热潮,除了用教育培训“送”文化,还要在“种”文化上下功夫,即点燃从业者求知欲望,形成浓厚读书氛围。一直以来,影视行业都有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传统。影视从业者应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素养从来不局限于学历,也不仅来源于书本。创作时要下笔如有神,还需阅万种人、行万里路。创作者必须走出书斋、片场,走进祖国广袤的大地,将创作触角深入人生、社会、时代的肌理,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站在宏观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影视行业的学习氛围,提升影视人员的文化素养,构建影视领域的文化自信,创作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如此,影视行业才能行稳致远。(任孟山)

2023-05-19 1 1 济源日报 c_97677.html 1 别让文化素养成为影视行业的短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