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一根看不见的标尺,无形却有声——是肯定与欣赏,是入学相遇时的笑和毕业离别时的哭,是岁月长河中那口口相传和念念不忘偶尔激起的回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说:“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自觉,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做楷模、做榜样。”我,做到了吗?
你眼中的我
去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一天,一个男孩儿跟我说:“老师,我每天一睁眼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很诧异这样悲观的话会从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来:“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其他孩子也开始七嘴八舌:“老师,我们也是……”“我们从很久以前开始,每天一醒来就害怕犯错误、被惩罚。”心酸?心疼?叹惋?我没有丰富的词汇去形容心中的百感交集,却只是故作无事地调侃:“调皮的孩子聪明!”如此我才知道,这群孩子在曾经高压的管理下,一个个自卑、胆小、乖得可怕:在课堂上不敢说出自己的答案,自习课上不敢说一句“闲话”,课间不敢和老师交谈。他们总是在“察言观色”:老师心情好么?老师想要什么答案?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他们忘了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想倾诉什么;他们忘了自己……于是我决定,让他们重新做回“孩子”!
那节道法课,第一次连通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由尊己话题,我们谈到了自我接纳。“孩子们,不自我贬低、不自卑怯懦,就是尊重自己。你们要相信自己是独特且珍贵的。那么,说出自己最大的优点吧!”我扫视全场,鸦雀无声。无奈,我只能点将冲锋:“昊蓬,你呀光芒万丈,我可不信你一个优点都说不出来。同学们,如果昊蓬说的优点也是你对他的评价,那就用热烈的掌声回应他,好吗?”……慢慢地,敢于公开称赞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多,回应的掌声也越来越热烈,甚至还有听众补充说出发言同学的另一个优点。而始终不语、安坐如山的同学也收到了其他同学的称赞。有的孩子笑了:“老师,原来我这么棒呀!”有的孩子哭了:“我没想到尘封的一件小事,会让同学们这样铭记着,并在这节课上拂去灰尘、发出了光。”
要想让他们卸下枷锁,只接纳自己还远远不够,还得接纳老师。于是,我故作失落地说:“每个人都收到了来自他人由衷的称赞。只有我,一句都没有。”我还一边“呜呜”一边揉着眼睛。孩子们忍俊不禁,纷纷举手。班长说:“老师,语文课上我就发现,你可会夸人了。我们很平常的回答,你都会从角度、语言、逻辑等多方面进行肯定。”一个自卑孤僻的男孩儿说:“老师,你很有爱心。我成绩很糟糕,可你总说我普通话标准、嗓音独特,像主持人。”另一个同学附和:“是啊,不学习的俊杰、无法正常走路的小菲,你看着他们的时候,也是满眼的喜欢。”一个爱阅读的女孩儿说:“老师,我觉得你三观很正。”调皮捣蛋的子文突然说:“老师,下周换位置我还想坐第一排。”我和同学们疑惑:“为什么?应该很多同学不喜欢坐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吧?而且咱们的座位是小组轮换的。”子文不善表达,所以语无伦次:“我就是想离你近一点……我喜欢语文喜欢你……我不想毕业,我想永远上六年级……我不想长大了……”
我笑着,也哽咽着:“孩子们,一个多月了,可我在咱们班还没有一个畅所欲言的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50个孩子异口同声答道:“愿意!”那声音,是对自己的欣喜,是对老师的喜欢,是打开心扉之后看见全新世界的欢呼。
我眼中的你
你们是孩子。我是希望你们因渐渐长大而成熟、稳重、懂事,但我更怕你们因被拔苗助长而丧失孩童的纯洁与天真。我怕你们因一次不客观的批评而熄灭了幻想和憧憬之灯。我怕你们因一段不愉快的聊天而重新封闭自己,怕你们因一次不公正的对待而郁郁寡欢,怕你们因一句武断的评判而自暴自弃;怕你们敏感娇嫩的心伤痕累累,怕你们柔软丰盈的心筑起了铜墙铁壁。我怕,怕你们因一次不经意的暴雨而折翼。
你们那么脆弱,是骄阳烈日、寒风冷雨中飘摇的花朵。你们又那么坚强,是繁复的天气变幻中悄悄茁壮、等待参天的小树。你们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少年。你们是承载着父母远大的希冀、质朴的期待而乘风破浪的大梦想家。你们是用努力抚慰祖国、用成长装点祖国、用成功去强大祖国的希望和荣光啊!
你们,终将弄潮,战无不胜!
师德这把尺,虽无形但有力——紧握着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使命不倒,燃烧着热爱学生、敬畏教育的初心不灭。它镌刻着一篇篇动人的诗。诗中吟诵着的,有呕丝的春蚕、耀眼的红烛,有怒放的花、参天的树、振翅的鸿雁、击空的苍鹰,有一面光芒万丈的五星红旗和一群鲜艳夺目的红领巾。诗的吟唱飘向远方,那里是无数少年儿童的奋勇拼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天坛实验小学郑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