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千年仍被世人误,恰是无情最深情——李继槐新编历史故事剧《褒姒》赏析

□王 晓

小时候,总觉得戏唱起来慢慢悠悠,一句词能嗯嗯啊啊好长时间,性急的黄毛丫头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唱腔美,可还是会趴在戏台下,瞪大眼睛从头看到尾。那时,我去看戏,喜欢的是戏中人一颦一笑的美,一举一动的美,流光溢彩的美。在锣鼓家伙点的烘托下,才子更风流倜傥,佳人更娇媚可人,就像春天的花蝴蝶一样在戏台上翩翩起舞……后来,年岁渐长,慢慢明白,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绚烂只是瞬间,燃烧后多归于尘埃,这是生活的本质。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流传下来的就多是悲剧。中国历史上,曾上演了多少美女在战乱中委曲求全的凄美故事。比如西施,比如王昭君,比如息夫人……

言归正传。我想说的是李继槐老师创作的历史剧《褒姒》。这戏,根据史书中记载改编而来,却在人物的塑造上颠覆了“红颜祸水”的认知,褒姒因此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力。毫无疑问,当一个王朝腐朽没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就会有个昏聩的君王,当然还会安排个绝色的女人,而这个女人的作用,又会被刻意放大,直至被演绎成妖孽充当替罪羊。《史记》中,褒姒的出身过于神话,司马迁显然也是为了渲染褒姒之美,足以祸国殃民,正因为此,才有了“烽火戏诸侯”,才有了“一笑倾人国”。这一点上,李继槐老师大胆地进行了创作。在他的笔下,褒姒出身穷乡僻壤,却善良多情。褒姒的多“情”,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家国情怀。织机农桑让她勤劳本分,山中清涧让她懂得知恩图报,漫天乌云让她企盼云开日出,清风朗月滋养她绝世容颜,更让她心中始终有一股清流,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为了所谓的恩宠违背本心,谄媚作态,婉转承欢。此是后话。

全剧从第一场“清明罹难”拉开帷幕。西周末年,长安城外。远处,江山翠微,春霭轻笼;近处,茅屋寒草,点点荒坟。悲凉的音乐声中大幕徐启。“手不辍耕兮,釜中无米;足不停织兮,身上无衣;薪不怠伐兮,灶下无灰;哀哉小民,何以生为!”读到此处,不由人不拍案叫绝!而衣衫褴褛,面有饥色,手执板斧的樵夫,作为背景人物也出现在舞台上。离乱之苦,民不聊生,西周的末世气象已露端倪。其实,人们心里都很清楚,西周的灭亡,根本原因不在褒姒,而在于周幽王的荒淫无道,宠信奸佞,以及虢石父之流的吃里扒外,勾结外患。只不过褒姒的出现让昏庸无能的周幽王达到了疯狂的巅峰。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周幽王的狂,狂在为爱痴狂,为美癫狂,不顾国之大体,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草菅人命,视军国大事为儿戏,以致失信于天下。烽火戏诸侯,弱智得令人难以置信,不要说一个国君了,稍微有点智商的成年男人,在江山和美人面前都会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不可理喻的情况下,唯一能做出解释的,只能是:周幽王疯了。是,对他来说,世间万物,都唾手可得,唯有征服不了的褒姒,成为他的心结,让他成了一个偏执狂,近乎白痴的偏执狂。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于是,好戏就开始了。

《褒姒》确是才华横溢之作,且不说戏词的音律美、诗意美。吸引我的是戏里的矛盾冲突,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中达到极致。第一场“清明罹难”,背景是春和景明,春山葳蕤,正是春风花木香的人间好时节,却不料,人物之间的“危险”就悄悄地降临了。话说周幽王、虢石父微服游春,路遇褒姒,意欲强取豪夺。好心的樵夫路见不平,被虢石父杀害。郑珦上场,君臣二人恐身份暴露仓皇而走。褒姒逃过一劫,拜郑珦为义父。郑珦犯颜直谏,竟被革职下狱……以乐景写哀,哀愁更胜一筹,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比如樵夫的愁苦、褒姒的无助、周幽王的倨傲、虢石父的寡廉鲜耻、郑珦的报国无门,朝野上下的动荡不安,种种关系纠缠冲突,各种矛盾环环相扣,又不失自然,从而使整个剧情更加真实可信,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即使像周幽王这样的反面角色,李继槐将他归于利令智昏的同时也为他展现出刹那间的一点点真诚颜色。他对心上人褒姒的真诚,在美女如云的王宫里尤为珍贵,虽然付出的代价,是他事先无法预料的;他对自己的王国,也残存着一点点傻傻的天真,只不过被虢石父蛊惑了,说什么“为今之计,只有圣上亲赴骊山,点燃烽火,以试各路诸侯勤王之忠心,才能确保烽火号令之威严 ;贵妃娘娘观此盛景,也定会喜笑颜开,岂不一举两得?”忠诚,是不能被试探怀疑的,那是对忠诚者的亵渎。周幽王太傻了,因此自掘坟墓而不自知。

当然,《褒姒》中最耀眼、用墨最多的人物是褒姒。她入宫后,宠冠六宫,却不肯开颜一笑。 这不是欲擒故纵,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而是她真的笑不出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褒姒表面上看最“冷淡无情”,其实,她心中有一团浇不灭的火焰。分明她爱的是五谷丰登、兵强马壮、君贤臣忠、江山万年,老天爷却偏偏让她遇见了不合时宜的周幽王,而不是爱民如子的有道圣君。她的心每天都在火上烤,焦灼的她对周幽王越来越失望。灵魂不对等,这种失衡的关系注定是一场悲剧。周幽王的所有投其所好,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独角戏。甚至,他为褒姒做得越多,褒姒对他越反感。他哪里知道,在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褒姒眼里,只有太阳般勤奋的男人,清醒的男人,克制的男人,有掌控力的男人,才充满性感魅力,才能让她心花怒放。而那些跳梁小丑的小把戏,哄哄愿意做宠物的鼠目寸光的小女人尚可,对于褒姒这样心灵博大的女子来说,太小儿科了。褒姒其实是月亮一样温柔多情的女人,她愿意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地反射太阳的光芒。只是,周幽王不够明亮。褒姒努力了,想唤醒醉生梦死的周幽王。很遗憾,周幽王不是太阳。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是不辞冰雪为卿热,拱手江山讨你欢;一个是愁肠百结萦怀抱,使我不得开心颜。矛盾达到巅峰。虢石父乘虚而入,巧舌如簧,于是,骊山烽火起,兵荒马乱中,周幽王如梦初醒,褒姒怒斥奸佞,纵身跃下骊山,以死明志……

《褒姒》一剧,作者的定位是戏曲剧本。唱词和念白,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唱词,有格律,要押韵,和其他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区别。不得不佩服,李继槐老师运用格律、押韵的本领令人惊叹。可是,在人物塑造细节的把控上,还需要作者进一步的修饰和雕琢。例如,褒姒女一腔幽怀难派遣,对周幽王微妙的情感,表现得不够细腻,过于刚烈。要知道,褒姒生活在男权社会里,对待君王和丈夫,即使不情不愿,不拘一笑,这个度还需把握。美玉微瑕,仅是我一家之见。不妥之处,还望李继槐老师见谅。

文章写到最后,我脑海里浮现出剧中褒姒的身影。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人活着,哪这么简单。很多时候,你有选择权吗?没有!谁都没法跳脱出时代的桎梏。想到这儿,心头一怔:现实中,有多少个阴差阳错的悲剧人物啊?只不过,多数人的悲剧都是千篇一律的,平庸麻木的,表面上看起来花好月圆,其实不过是委曲求全的一地鸡毛。才有几人能有勇气像褒姒一样遵从内心,不蝇营狗苟,不强颜欢笑,哪怕得罪的是生杀予夺的大王。剧中的褒姒,是无辜的,也是纯粹的,更是美丽的。传说中的一笑倾人国,是误会,更是世人千百年来茶余饭后的谈资。焉知那个冷漠无情,始终不肯展颜一笑的她,恰恰是最深情的……

2023-05-09 □王 晓 1 1 济源日报 c_97143.html 1 千年仍被世人误,恰是无情最深情——李继槐新编历史故事剧《褒姒》赏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