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在全球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过来气候变化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对水循环各要素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全球水循环加剧很大程度由气候变化导致。同时,气候变化也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多更强,伴随干旱和洪涝等灾害。虽然全球降水总体在增加,但受区域环流影响,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全球约有6.6%的人口居住在气候明显变湿的区域,约2.1%的人口居住在明显变干的区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副主任韩振宇研究员说,因此,全球有接近1/10的人口受到了平均降水长期变化的影响。
除了降水量的变化,占全球75%淡水资源的冰冻圈也受到影响。过去20年,全球冰川物质当量每年损失超过0.5米,积雪覆盖日数和雪深不断下降。
变暖和冰川融化共同导致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因干旱受到冲击、水力和火力发电设备在干旱年份利用率下降……气候变化给水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发布最新报告说,当前已有多种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如果现在采取行动,仍然可以确保所有人都有一个宜居的、可持续的未来。解决方案在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这涉及将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与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相结合。
2020年,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系列政策措施行动下,我国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全社会低碳意识不断提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呼吁,要提高公众对气候危机和气候临界点的清晰认识,尤其是激发青年人在加快实现碳中和进程中的主力军潜力。 (据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