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全国两会期间,济源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中央主流媒体,《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河网等省级媒体,以及这些媒体的“两微一端”,采取多种形式,聚焦济源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创造的宝贵经验,对愚公儿女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大力宣传推介济源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种业振兴、民生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做法,充分展示了济源人民务实重干、勇于担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持续增加民生投入 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济源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并提出了“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围绕“四个必须”,《人民日报》两会特刊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分4个专版呈现了大家的热议情况。
围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畅谈未来打算,共绘发展蓝图,凝聚起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生活不断前进的信心与力量。庄建球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我们要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今年将进一步加快教育民生工程建设步伐,让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容。”
庄建球还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介绍济源经验做法。3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特刊“民生共话”栏目以《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住有所居,托起百姓安居梦》为题刊发了采访报道。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去年,济源出台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和济源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办法,建设了一批公租房,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兜底”、保障性租赁住房“过渡”的住房保障新格局,高质量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拆迁安置项目,牢牢筑起群众幸福安居梦。
“中国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推动住房保障体系‘扩面’。”庄建球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说,“去年,济源市出台了多项政策,着力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为更多蔬菜种子装上“中国芯”
作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近年,济源大力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带动30余个脱贫村、1.5万余户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光明日报》专访庄建球,关注济源推动种业振兴的做法、成效,以及下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措施。
“从去年的‘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到今年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业振兴工作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庄建球在接受采访时说。
庄建球认为,种业振兴,一定要注入科技内核。近年来,济源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本地蔬菜制种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建成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蔬菜种子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种子繁育技术攻关,使蔬菜制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是种业振兴打基础、见成效、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庄建球表示,“济源将加大投入力度,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科技攻关、现代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着眼建成一批现代化特色的蔬菜制种基地,成功创建蔬菜种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更多蔬菜种子装上‘中国芯’”。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眼下,正是蔬菜制种苗移栽的好时节。3月6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新闻报道《河南济源:蔬菜制种基地内 菜农移栽种苗忙》,向全国观众展现济源春耕繁忙景象,推介济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的经验做法。
镜头中,承留镇栲栳村的蔬菜制种基地里,农户们正抢抓农时,铆足干劲,在田间种下一年的新期盼和致富的新希望,呈现出“农事催人忙”的热闹景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破除经营主体发展障碍
加快市场活力释放 推动经济稳步向好
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从中央到省、示范区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频频提及“营商环境”。
全国两会期间,庄建球接受《经济日报》采访,介绍济源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并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以改革办法激发市场活力”畅谈认识体会。
“以改革的纵深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发展破除障碍、保驾护航。”庄建球在接受采访时说,济源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快了市场活力释放,推动了经济稳步向好。
庄建球介绍,济源始终将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区域竞争的重要着力点,聚焦难点堵点痛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积极打造更加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济源一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来抓,逐步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同频共振的攻坚合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庄建球表示,“济源将持续更新、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变被动受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推动更多‘能办’升级转变为‘好办’‘易办’”。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济源力量
全国两会期间,庄建球接受了《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采访,表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济源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河南代表团中引起强烈反响。《河南日报》“中原回响”栏目采访了河南代表团部分代表。庄建球说,近年,济源积极推动创新机构和创新企业倍增发展,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打造豫西北科技创新高地。下一步,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移转化,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创新力量,加快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