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生产忙碌的季节。走进济源广袤乡村,蔬菜制种基地里,种植户正在抓紧移栽秧苗;高标准农田里,植保无人机正在给小麦喷施药液;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农户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忙碌在春耕一线的勤劳农民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共同绘成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市,济源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玉川地奏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奋进曲。
产业定基 激活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立足济源的独特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做好“产业兴旺”文章?济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济源启动蔬菜种业振兴行动,引进国家洋葱育种专家,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新增蔬菜制种面积1.3万亩,建设一批育苗大棚和水利设施工程,获批蔬菜种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实施特色肉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双胞胎集团年产60万头生猪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双汇生猪、伊利奶牛、中沃饮料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市。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百业兴。一直以来,济源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明确农旅融合、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及林果花卉、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和生态高效养殖业等六大重点招商方向,探索“线上招商”新模式,全年落地招商引资项目42个,到位资金23.3亿元。
依托美丽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济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纲,纲举目张。去年以来,济源整合16个部门资源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统一策划、全面提升,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3条、乡村休闲旅游村庄20个。其中,3条旅游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文旅部精品线路,7个村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济源获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如今,济源的乡村休闲旅游已不再是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而是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运营,不仅满足了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
人才固本 建强基层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济源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统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力破解“空心化”、老龄化、引人难、留人难等难题。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