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想要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就必须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高质量养育
人来到世界上要获得存活下去的基本保障,需要安定的存在感,保障自己生存发展。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婴幼儿时期父母的养育——母亲的母乳喂养、夜晚的照顾、父亲的陪伴等。无论这个生命体的特点如何,如果养育者能用单边的、无条件的爱来接纳他,甚至无条件地接纳他的缺陷,那么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始终处于被保护之中,是被父母需要的,是被迎接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值得骄傲的,也不会总是处于焦虑之中。
注意思维开发
家长应该在孩子思维发育的关键期注意孩子的思维开发。比如在幼儿期给孩子讲读绘本,有的妈妈每天晚上给孩子讲十分钟绘本,连续三年,孩子就能读到上百本。绘本大多是形象故事,能够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绘本中的书面语能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恰恰又是思维的材料。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的思维水平提高得快,未来的创造力也更强。
儿童期的孩子,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萌芽,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来促使孩子思考。比如一个爸爸问年幼的女儿:“香蕉、橘子、苹果,它们都是什么呀?”女儿答:“它们都是水果。”爸爸接着问:“那水果和面包,它们都是什么呀?”孩子就要去思考了,进而找到答案——“它们都是食物”。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概括性思维。
开展问题讨论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抛出一个问题给孩子,然后进行深入讨论。比如:“鲸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孩子回答后,家长再进一步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家长回答后也可以再引导孩子:“关于这个事情如果继续探讨下去,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有助于孩子形成探究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习惯,这样的思维习惯有益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孩子,而善于理论创新的人无不是极具学习内驱力的人,他们一定是终身学习者,什么样的生存环境都挡不住他们学习的脚步。
培养探索能力
家长可以在家里的书架和孩子的房间摆放类似《世界之谜》的书,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这类书亲近。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共同讨论书中的谜团,发表各自对谜底的看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当孩子处于儿童阶段时,将一些谜团放进他的脑子,加之孩子本就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谜团就会在大脑里发酵,产生强烈的探索欲,驱动他学习、学习、再学习。
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