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世间之事,民生为大。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以票决的方式,确定了2022年济源“十大民生实事”。年末岁尾,“十大民生实事”进展如何,值得期待。即日起,本报记者以实地走访的方式,聚焦“十大民生实事”办理成果,深入了解示范区有关部门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深切感受城市的温度和群众的幸福。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自古以来,交通是经济命脉、民生要义,关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济源把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公里,开展最美乡村路创建,着力打造南小线、克(卫)留线、黄孤线、南太行旅游公路等四条最美乡村路,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一年来,济源坚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富民惠农、助力脱贫攻坚、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民生工程建设,统筹“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一体化推进,以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2月6日,彭逢线G208彭庄至石坡线改建提升工程沥青铺设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运料车和摊铺机的缓缓前行,沥青混合料均匀摊铺在路面上,经过压路机来回碾压后,一段宽阔平整的路面展现在大家眼前。
“我们现在抢时间,赶进度,抓紧施工,确保工程早日完工。”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张昆介绍,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他们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机械,备足施工材料和防疫物资,同步推进交通安全设施及沿线附属设施施工,全力做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作。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234.9万元,完成工程总进度90%。其中,南小线东蒋至北瑞、水运庄至梨林大街、南程至小东许、西坡新村至董庄等道路已完工,其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