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科技赋予动植物“重生”之美

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李官运 实习生 郑晓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形态各异的红隼、大白鹭,栩栩如生的环颈雉、红腹锦鸡、豹猫……11月24日,走进济源生态科普馆标本制作室,犹如置身春日的丛林,一件件动植物标本映入眼帘,让人大开眼界。

在充满浓郁自然艺术气息的标本室,工作人员正忙着制作大白鹭标本。“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已经失去生命活力的躯体,以另一种方式得以‘重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动植物和自然生态保护的责任心。”济源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闫民龙告诉记者,日常救护的动物在救治无效后会将其制作成标本。今年以来,他们制作了动物标本30余只(头),植物标本200余种。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对大白鹭的躯体进行测量、剥皮、去脂、清洗,然后完成制作模型、填充、缝合、定形、整理羽毛等步骤,使标本丰满、逼真。济源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主任陈长江说,在制作标本时,苦、脏、累考验着工作人员的耐心,也考验着他们的技艺和悟性。

在另一个工作台上,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统计近段时间制作好的植物标本。工作人员刘娟介绍,她们制作的每个标本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凝结着她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辛勤付出。每当看到这些标本,她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动植物繁衍生息、奇妙共生的情景。

(下转第二版)

2022-11-26 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李官运 实习生 郑晓宇 科技赋予动植物“重生”之美 1 1 济源日报 c_91182.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