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摘

如何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表达能力强,他就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促进他和朋友的交往,也能增强自信心。好的表达能力与“故事力”很类似。李开复曾说过,未来20年内,凭借现在的智能机器发展速度,50%的工作都可能被取代。但机器有一个缺点,不懂人类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机器取代不了以故事力为内核的职业。

NIKE、惠普、IBM等公司很早就开始培养员工讲故事的能力。现代社会一项调查也表明,具有良好故事力的孩子和成人,往往都具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和影响力,进而转化为在职业上发展的优势。

对表达能力好的定义,第一条就是词汇的丰富性。词汇量越大的孩子,对内容的描述就更生动,表达的更精准、更完整。那么,如何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呢?

我们平时给孩子朗读的绘本和他们自己看的书,会成为他们脑海中词汇库的一部分。而另一个重要部分,在于我们日常与孩子的交流。

1982年,认知社会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贝斯利追踪了42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3年,发现孩子的语言能力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都没有太大关联。主要在于孩子感受到父母语言的多少。孩子感受到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就会越好。父母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增长就越快。另外,强制或禁止孩子接收词汇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

例如,有的家长与孩子说话,会下意识地使用“不要”“不行”“停下来”一类的强制性语句,这种语句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正确的沟通方法,除了尽量避免强制性语句外,“闲聊”的作用也比想象中要更大。

句式的多样化。短句铿锵有力,长句含义深邃,如果孩子能灵活运用长短句结合的方式表达,听者就更容易听懂,并且会更能理解孩子表达的情感。

有观点、有逻辑。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个“小话痨”,在任何场合都能说个不停。可能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表达强,已经很会说话了。但有的孩子看似很能说,但说话欠缺条理性。要训练孩子表达的条理性,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

复述法。让孩子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叙事语言。

一个完整的故事复述,需要孩子说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美国的阅读课堂上,教过一种很好的复述方法,叫“五指复述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孩子用五个手指来讲故事。每个手指代表一个故事的要点,从拇指到小手指可以分别表示:背景、人物、问题、事件、解决方案。孩子记住了这五个点,复述的时候就不会缺少条理了。

家长的描述。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当我们向孩子解释和描述事物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逻辑。例如,向孩子解释一个问题,要从“因为……所以……”的角度给他解释因果。再比如,描述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我们先吃饭,然后做什么,最后去洗漱、准备睡觉,或者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汇。

(小言)

2022-11-15 1 1 济源日报 c_90687.html 1 如何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