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月刊

胸怀“国之大者” 奋力谱写济源教育体育亮丽篇章

记者 刘永芳

剪出“红船”故事 传承“红船”精神

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赛

孩子们享受田间劳动的快乐

济渎路学校足球俱乐部球员在训练中

中国山地马拉松比赛现场

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比赛现场

梨林中心小学足螺代表队赴郑参加河南体育产业博览会

健康路学校剪纸工作坊的老师正在点评学生的剪纸作品

新建的愚公路幼儿园

承留中心校大阅读工作交流推进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示范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改革赋能,统筹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笃定实干、勇毅前行,奋力推动济源教育体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成立示范区党工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汇聚多部门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全省率先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教育系统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培育市级学校党建品牌63个、党建工作示范校40个,创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校3个。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清廉学校”“模范机关”“最强支部”创建,积极培育“一校一品”党建品牌,扎实实施“党建+”工程。

育人质量不断上升新高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深入实施德育质量提升、高效课堂建设、阳光体育运动、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和劳动实践“五大行动”,打造了“雷锋学校联盟”“红色少年军校”等一批德育品牌,培养了一大批“愚公家乡好少年”“新时代好少年”。济源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66所学校入选国家篮球、足球、传统文化特色校,15所学校被评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新时代济源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2021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9%,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6.8%,比2012年提高31.8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抓普及普惠。扎实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实现“3万人口以下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3万人口以上乡镇至少建设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覆盖城乡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义务教育抓均衡发展。2014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并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2021年,济源被确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职业教育抓融合创新。完成了职教资源整合,“四对接”办学模式基本形成,“1+X”证书制度试点、“双高”计划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被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

高等教育抓层次提升。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到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建成投用,再到济源产教融合园区开工建设,济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变。

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2012年,济源在全省率先启动并持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2013年,全省职业教育推进会在济源召开。

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中职、高职院校均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15年,入选“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

2016年,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上报国家发改委。

2017年,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的省辖市。

201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示范营地”。

2019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引领发展的重要文件。

2020年,济源教育体育合并,设立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教体一家”的管理体制优势充分发挥。

2021年,被确定为全省作业评价改革试验区,义务教育“5+2”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89.1%,“营转非”完成率达100%。

教育资源供给不断优化

城乡学位不断增加。幼儿园数量从102所增加到170所,高级中学、东湖小学、实验小学等一大批学校项目相继投用,累计增加学位4.6万余个。

师资力量更加充实。实施“特岗计划”“归雁计划”等,吸纳900余名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实施校长“领航计划”、教师“领军计划”,培养省级以上名师、名校长400余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

教育惠民更有温度。建立了覆盖全学段的教育资助体系,实施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计划,义务教育“5+2”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群众体育欣欣向荣。2022年,全市有体育场地3150个、体育协会45个、体育俱乐部53家,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活动、职工运动会等各级各类活动广泛开展。

竞技体育成效显著。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青少年体育锻炼及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近3年,通过体育单招向本科院校输送近300人,其中向“985”“211”高校输送30多人;向国家输送各类高水平运动员5名,体教融合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品牌赛事精彩纷呈。先后举办中国山地马拉松比赛、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等具有济源辨识度的重大赛事,“体育搭台、产业唱戏”的“体育+”发展模式优势不断彰显。

本版图片由示范区教体局提供

2022-11-01 记者 刘永芳 1 1 济源日报 c_89919.html 1 胸怀“国之大者” 奋力谱写济源教育体育亮丽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