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到局委机关,他总会介绍富硒产品的养生性能及较高的价值;到镇街道,他希望对方多品尝来自山岭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到超市商店,他诚恳希望能多帮助销售石槽沟村的扶贫产品;见到亲戚朋友,他期待能多多推销富硒小麦面粉。
每当临近春节、中秋等节假日,也是陈建政和村干部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市内外的订单和拉货车辆如约而至,经常让人从早忙到晚,甚至连饭都没空吃。产销风风火火,收获也是沉甸甸的!据统计,仅2019年春节期间,石槽沟村富硒农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村集体经济喜得第一桶金。
发展富硒产业不只是让更多人吃上石槽沟的面粉,归根结底是要做成兴村富民的金产业。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石槽沟村富硒文章的思路越来越宽。
2021年4月25日,陈建政和村干部一行6人,专程赶往信阳市罗山县,学习手工空心挂面生产技术。出发时,他们特意带了一袋富硒小麦面粉,在当地尝试进行一次挂面制作。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一根根透着浓浓麦香的挂面,呈现在人们面前。大家不觉睁大眼睛仔细观瞧,挂面颜色白中透亮,略微泛黄,特有面香味满街飘香,引得当地街坊邻居前来观看、赞叹不已,这令陈建政格外激动。一直等到下午4点,带着成型面条,大家才高兴地返回济源。
随着媒体的宣传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石庆牌富硒产品名声越来越大。作为第一书记,陈建政的眼光也放得更远。他多次代表石槽沟村参加全国农交会、扶贫产品展销会等,既是参展更是学习,在对比中查找不足,还将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村组干部微信群,开阔大家眼界。
经过无数次思考,去世前夕,陈建政还制定出石槽沟村下一步产业发展方案:
制作富硒优质精磨面,已联系设备厂家,待和农科院协商,确定主攻项目;
生产特色土馍,已看好包装,需和王屋镇有关人员联系;
生产发展手工挂面,目标初定,向陕西咸阳学习;
……
他心里总是装着群众
脱贫路上,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孔令德曾是石槽沟村有名的贫困户,也是陈建政最牵挂的人。
中年离异、经济拮据、房子年久失修无法入住、家中只有一个女儿且已出嫁,不幸的境遇,让孔令德萌生得过且过的念头。他常年在洛阳做保安,每月收入仅够花销,多年没回过家。
2017年,孔令德突发脑梗,工作也干不成,只得租住在当地的一处老房子里,靠接济勉强度日。陈建政知道后,与村支书一起,经多方打听,找到孔令德住的地方,耐心说服他早点回家,并答应帮助把家重新整修,由村里照顾他。
陈建政跑上跑下,争取到政策扶贫款,带着村里人,帮助孔令德建起了新房,加盖了厨房、卫生间,添置了沙发、电视机,用上了煤气,还围起了院墙,硬化了地面。资金紧缺时,陈建政就自掏腰包垫付。
当看到眼前修葺一新的家时,一股股暖流顿时涌上孔令德的心头,他紧紧握着陈建政和村干部的手,连声说“衷心感谢党和政府”,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为让60岁的孔令德生活无忧,陈建政又为他在村里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不但让他每天有活干,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孔令德慢慢恢复了健康,终于走出贫困的阴影。他满怀深情地说:“陈书记隔三岔五都来我家,瞧瞧我身体怎么样,看看还缺少什么。逢年过节,怕我一个人孤单,就陪我一起包饺子。”时间一久,孔令德把陈建政当成了亲人,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他留上一份。
家是治愈心灵的港湾。每天早上,孔令德都会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曾长到一人多高的荒草,如今被枣树、桂树、无花果树所代替。深秋时节,走进这处安静小院,桂花飘香,红枣压枝,无花果已结出硕果,可孔令德最惦记的陈书记却再也来不了了。
像孔令德一样,通过产业带动、政策扶持、结对帮扶等方式,2019年石槽沟村实现整体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而群众最需要什么,陈建政就做什么。
村民反映到市区的交通不方便,陈建政就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开通了石槽沟村通往市区的客运班车。村干部年龄偏大,操作电脑不熟练,陈建政就利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主动帮助村里打印材料、查找资料、收发文件,还动笔撰写石槽沟村志。
陈建政平时居住在村委大院。当村民们在这里晾晒的小麦、玉米、蔬菜种子,遇到大风、急雨需尽快收起时,他只要有时间就会赶去帮忙。听邻居说种植优质小麦可以申报政策补助,陈建政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觉得石槽沟村应该符合条件,立即加入微信群,详细咨询申报程序。
知民情,听民意,方能解民忧。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人们响应号召纷纷居家隔离。村民赵功升的老伴日常服用的药吃完,不能出去购买,身体离不了,孩子又不在身边,没办法,就打电话告诉了陈建政。坚守在防疫一线的陈建政知道后,二话没说,一边与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一边打听哪儿有这种药,很快帮助买到药,送到老人手中。
一次,霍庄居民组一位村民家中病人急需用钱,希望村里帮助周转。陈建政了解情况后,随即与市民政局取得联系,咨询能否享受临时救助政策。几天后,民政局批复,可以获3000元的临助款项,并很快支助到这位村民,缓解了村民家中的实际困难。陈建政听到后非常高兴。
去年七八月份,石槽沟村连降特大暴雨,多年未遇。这让陈建政很是揪心,“群众住的怎么样”“房子要不要紧”“群众家里还缺少啥”,他担心村民的安危,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与安全。雨刚停,他顾不上吃早饭,就往脱贫不久的陈世平和王福兴的家里跑。路上倒树较多,有的地方积水较深,裤子都被弄湿,他全然不觉。看到两位老人的房屋并无大碍,四周排水没问题,陈建政长舒了一口气,一再叮嘱他们要住在平房内,近期不要外出,有什么生活需求电话告知一声即可。
随着灾情越来越严重,支村两委决定,将家中有危房的群众全部撤离出来,搬迁到安全地带,集中居住。陈建政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认真排查,帮助群众转移物品、准备生活用品,晚上还要去查看群众实地生活情况。
作为党派驻石槽沟村的第一书记,陈建政深知肩头担子的重量。每天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骑着摩托车,到村里转一转,看一看,与群众聊聊家常,关切地询问:地里庄稼长得怎么样、今年收成好不好、最近日子过得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解决得怎么样……石槽沟村岭高坡陡,路高低不平,但村里人总能看到陈建政的身影,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咱村里的人”,见了面,总爱与他谈谈心里话、说说开心事,甚至指出村里还有哪些不足、提出加快发展的好点子。
“他是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
在陈建政的扶贫工作日记上,有这样醒目的一句话:
只要用真心、真情,干真事,就能有真成绩。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驻村扶贫的8年间,陈建政孜孜不倦地工作着。桌子上厚厚的12本扶贫工作日记,记载着他29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准扶贫踪迹。在他的眼里,扶贫工作是一项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需要扑下身、扎下根,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在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才不负党的嘱托、群众的期盼。
富硒产业是助力石槽沟村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大事,从种子挑选、麦田管理到设备安装、加工生产,从产品化验、包装标签张贴到包装袋设计、工装制作等等,陈建政都一一过问,丝毫不敢懈怠。市场需要精细面粉,村里就对加工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为让生产厂家第二天一早发货,他将5000元货款先行支付;改造后的设备生产出来的面粉质量到底怎么样,他带头试吃做出来的馒头。
夜已经很深,陈建政刚整理完建档立卡户档案,累得直不起腰。突然电话铃响,订单飞来,对方要求第二天早上发货,于是他组织全体村干部加班加点,往车上装货,一直干至第二天凌晨。像这样紧张的节奏,对陈建政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他曾经和同事们开玩笑说,“每天都去送货,心里才踏实,没人要货反觉得空落落的。”沉甸甸的收获是对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2021年,石庆牌富硒面粉总销量突破25万斤,集体经济收入也增至35万元,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而仅2021年,陈建政给合作社垫付的资金就多达3万多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走出贫困的石槽沟村,要做大做强村办企业,实现共同富裕,固然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但更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次镇里召开表彰会,看到其他村庄荣获集体经济奖项的奖励,一些村干部心里有些羡慕,也不免有些牢骚,觉得石槽沟村干得也不差。看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陈建政斩钉截铁地说道,干企业就要实实在在,不要指望着上边拨款干工作,要结合咱村脚踏实地去做,用成绩去说话,坚信上级会看到我们的成绩。围绕发展现状,他集思广益,白天忙工作,晚上整理思路,撰写出《石槽沟村发展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提出因地制宜,优化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对富硒产品进行绿色认证,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到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中来,借助外力进行乡村振兴……这些意见对全村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中秋节前夕,陈建政唯一的儿子因病英年早逝。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陈建政把全身心都扑到脱贫攻坚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妻子赵牡丹担心时间长了他的身体会吃不消,每天晚上9点多,和孙子一起与陈建政视频通话,叮嘱一定要早些休息。可是村里许多工作都到了攻坚期,紧张的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即使是妻子住院期间,陈建政也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床头,一边照看,一边处理村里的事情。“他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了,做事情总是那么认真。”赵牡丹默默支持着丈夫,不想因家中的事情让他分心。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陈建政来说,也是忙碌的时候。他在扶贫日记中曾这样写道:“家人问啥时候回去,辛苦她简单备点年货,我得坚持最后一班岗。”“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年最后一天了,早上转了石槽沟,问了几家都说年货准备好了,心里甚慰,今天计划早点回去,一年了,该早回一次了 ”。
2022年,陈建政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大年初一,他感到腹部疼痛,经医院诊断,竟是肝病晚期。做完手术,回家休息几天,他就又赶到石槽沟村上班去了。村民们看到陈建政消瘦了许多,纷纷嘘寒问暖,希望他保重身体。可陈建政依然像往常一样,说“是个小手术,没什么大碍”,他关注更多的还是村里的工作。
病魔一天天侵噬着陈建政的身体,有时他疼得喘不过气来。2022年4月20日,陈建政处理完最后一批驻村事务,不得不前往郑州进行第二次复检,此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一名行伍出身的军人,雷厉风行、务实肯干、不怕苦难的工作作风早已深深烙进陈建政的生命里。群众都说:“陈书记是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为群众想的很多,为自己想的很少。”就在住院的最后期间,他还向村干部询问村里的情况,探讨富硒产业的发展方向。他挚爱着自己的工作,也为之付出了最后一份力量。
今年8月,陈建政被济源示范区党工委追授为“济源示范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月,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他并没有走
陈建政心中装着群众,群众也记挂着他。
2015年春节前的一天,天还未亮,就听到有人敲村部大门。门开了,只见一对脱贫户夫妇端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前来表达谢意。陈建政有些责怪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还需要帮忙的话,回家过年去吧,再这样,我可就不再帮忙喽。”一句话,说得老两口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当第一次听说陈书记去世的消息,石槽沟村86岁的老党员赵功升连连摇头,不相信这是真的,一气之下,还把老伴骂了一顿,因为消息是老伴告诉他的。看到陈书记去世的报道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哽咽了。他喃喃地说:“平时没听说他有啥病,人怎么会一下子就没有了呢?”老人记得:“去年连降大雨的时候,陈书记最担心我家的住房,一下雨就跑过来看。”如今,通过灾后重建,老人家的新房拔地而起,可陈建政却再也看不到了。“真想让他再来家里看看哪!”老人连声说着。
陈建政虽然永久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但石槽沟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歇。
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董建军说:“老陈生前有个规划,就是发展乡村旅游。”因为这里有万佛山、万佛寺,万佛山石窟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不一而足。
石槽沟村第二个五年规划正在加紧实施,他们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政策,大力完善村里的基础建设,主干道和人居环境整治面貌一新,美丽乡村神采奕奕。依靠万佛山、万佛寺和柴河水库,全村发展起“一山一水”乡村游。位于石槽沟村的万佛山旅游度假区窑洞宾馆,正在加紧建设。万佛山康养及旅游开发项目经过前期招商引资,落地生根,一幅佛山辉映、绿山环绕、花田层层、幽谷深深的生态旅游画卷正徐徐展开,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游玩购物一体,也慢慢变为现实。陈建政牵挂的富硒农产品,已搭上旅游快车,打造成为壮大村集体产业的拳头产品。
石槽沟村沿柴河水库的道路已经铺设第二遍石子,夏天荷花盛开满塘,来自各地的垂钓赏玩者络绎不绝。
“陈书记对石槽沟村的未来发展有敏锐的前瞻性,建设富硒面粉加工厂只是产业振兴的第一步,重点是叫响富硒品牌。”村干部赵传刚说。今年7月,村里正式拿到绿色食品认证书,这是在发展“绿色+优质+富硒”产业路径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又到小麦播种季节,市农科院技术人员与支村两委干部商讨,如何发展富硒优质小麦,探索黑麦种植磨粉的发展路子,把这碗面做得更有味道,力争取得新突破。群众说得最多的是,“陈书记如果还在,他一定会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得更好”。
从稳定脱贫到走向小康,从乡村振兴到高质量发展,短短几年内,石槽沟之所以发生很大的变化,干部群众的思想产生深刻转变,正是由于他们在第一书记陈建政的带领下,全村人不等不靠,主动谋划,牢牢抓住发展的着力点,乘势而上。他们不满足现状,不惧怕困难,在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抢抓机遇,奋力奔跑,时刻充满着发展的危机感、使命感。陈建政说:“只要把奋进的潜能注入思想之中,发展就不会停步。”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动力,石槽沟村始终走在济源59个脱贫村前列,在乡村振兴中作出了崭新的特色,造福了众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