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再次提到愚公移山精神。
正值秋冬交替、万山红遍之际,十月的愚公故里,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省,在济源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紧密结合济源实际,深学细悟强担当,细照笃行促实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济源落地生根。
20世纪60年代,面对当年少雨缺水的恶劣生存环境,林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奋勇拼搏苦战10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生存之路、生命之路、发展之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和老一辈林县人民开山凿洞、引水济民的奋斗故事一样,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济源、孟州两县10万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在党的领导下,在太行山腹地,在黄河北岸,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天斗地,引沁济蟒,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
“我14岁参加引沁济蟒工程建设,大冬天,光着膀子,一口气打了600多锤。现在我还记得一清二楚。”回忆起当时的建设场景,今年71岁的陈家礼两眼泛红,“修建引沁济蟒渠,是济源人民的骄傲。”(记者 刘永芳)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