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刘庆南已经有20余年了,我一直被他质朴、真诚、热心、做事专注的风格所感动,他对书画艺术的孜孜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庆南1952年出生在济源,孩提时就经常在纸上写写画画,上小学时,课堂上有时兴致所至,就草草画上几笔,也会引来同学们羨慕。后来恰逢停课返乡,他利用田间休息都要画上几张速写。到了雨雪天不能出工,就给村里的老人画素描。几年下来,家里的桌旁床下,所画的速写与素描稿子就堆了满满两箩筐。为使自己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他还请县文化馆的美术干部进行指导,并买了一些美术技能方面的书籍钻研学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其美术作品先后参加了县、地区和省里举办的美术展,并于1974年荣幸地参加了由国务院文化组(即文化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办的全国业余美术座谈会。
在创作连环画《小兽医》(脚本王辅型、付加云)时,他在村子里一待就是一个月,并根据内容要求,画了将近200张的人物速写和场景。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形成初稿后寄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连环画报上发表。接着,他又创作了以忆苦思甜为背景的《一把谷子》(脚本作者牛之耕)、《秋播时节》、古装连环画《掘墓还金》、幻灯片《李先智》等优秀作品。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又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以引沁济漭渠为背景的国画人物《新长征的老后勤》、《黄河姐妹》(与国画大家刘石平老师合作),先后参加了省美展。《黄河姐妹》还作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画展备用展品选送北京。
进入21世纪后,他拿起画笔开始了花鸟画的创作,内容涉足禽、鸟、水族等题材。他对每幅作品都倾注了极大的精力,画面里大的气势与小的细节都能做到妙相生发,环环相扣。他画的鹰、鹤、鸳鸯等姿态生动传神,色彩清新典雅,显示出他坚实的造形能力和色彩认知水准。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各项展览,被有关报刊选登,或录入书画集,国内企业和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际友人都有收藏。他说,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不仅是笔墨技巧的运用,更多的是学问与学养的展示,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作品就很难有深意。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不但在技能方面需要有质的提高,而且作品内涵还需要实实在在地用知识去丰富。他认为书画作品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颂。
在刘庆南身上,还体现着一种做事的专注与热心和对书画作品的传播和弘扬。2013年至2016年,他在复刊的《河南青年报》任书画版艺术总监和《社会观察》栏目副主任期间,编发书画版120多期,在重点宣传省内外名家的同时,还推出了一些新秀。这些新秀的书画作品,不但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身为洛阳帝都书画院副院长的刘庆南在《书画惠民》栏目中,推出了一大批平民画家,使他们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宣传,架起了一座艺术与群众之间的文化桥梁。
2019年,他应邀为外市一个书画平台做资源整合,先后邀约以济源市为主的一批书画家前往现场展示、创作,使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与收藏人士对他们的书画作品有了较高认知,同时在经济上他们也有了较好的收益。
雨入花心自甘苦。他手中的画笔进行着的艺术修炼,不仅是一种热爱和心情的愉悦,而且是自己植入心灵中的情怀吧!正是这种情怀,使他有丹青不知老将至,策马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在书画园地探索前行。(李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