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乡村振兴发展纪略

记者 孔晨

这是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的十年,是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十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每一段壮美的航程,都会在历史长河中镌刻深深的印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济源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驾马车”同步发力,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同步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良好局面。

下好精准棋

脱贫圆梦战歌回响

一诺千金,闻令先行。

当时代的车轮驶入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济源大地的蜕变之旅由此开启。

2016年,24个贫困村“摘帽”;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38.6元,居全省第2位;2018年,5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2019年,贫困人口2073户7084人全部脱贫;2020年,59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济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建立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构建了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扶志扶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坚持两业并重,持续提高脱贫群众收入。2021年,济源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全市14.6万户农户进行全面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牢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谋划实施32个特色产业项目,打造蔬菜、核桃等特色产业小镇,搭建企业与脱贫群众、监测对象之间的就业平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推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2021年,济源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均纯收入达18065元,监测对象帮扶政策覆盖率达100%,居全省第一。

擘画新蓝图

乡村振兴号角激荡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近年,济源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提高了村民收入。

注重三产融合,着力提高农村经济质量效益。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济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加快发展蔬菜制种、生态养殖、道地药材等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双汇生猪、伊利奶牛、中沃饮料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济源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统一规划提升,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业态,建成一批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推动农旅融合实现“接二连三”。

数字为证。2020年底,济源实现村村有集体经营性收入。202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56.6元,增长5.3%,绝对值居全省第2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早在2018年,济源就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3年过去,整治效果显著:在硬件建设方面,济源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已完成户厕改造9.3万余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1%。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99.9%的行政村,所有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实现市场化运作,并运至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为提升村庄周边环境,济源连续多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3%;大力推行“公寓式”生猪养殖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5%;积极开展地膜区域性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0%,循环农业面积超过12万亩。

阔步新征程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产业兴旺,始终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重塑现代农业价值观,济源给出了答案: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十年来,济源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19.18万亩,全部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作为我省的粮食非主产区,济源山多地少,但在2021年粮食总产依然达到2.35亿公斤,实现“十五连丰”。

济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步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蔬菜良种繁育面积3.6万亩,药材面积3万亩,花卉制种面积1300亩,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

此外,济源坚持“稳猪、壮牛、扩兔”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畜禽规模养殖场达136家,肉、蛋、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品质优良。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加工—冷鲜肉,奶牛养殖—鲜奶冷藏—高端奶制品加工等多条产业链在济源已然成熟。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快速涌现,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全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51家,家庭农场达310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济源定能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强大的力量,让乡村振兴的画卷越来越美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10-21 记者 孔晨 1 1 济源日报 c_89620.html 1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乡村振兴发展纪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