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城乡融合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纪略

记者 黄一冰

绿色新城拔地起。 卢国玉 摄

这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十年,是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发展整体框架基本形成的十年。

这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十年,是市容市貌不断蝶变、城市管理效能提质增效的十年。

这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十年,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济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坚持“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塑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夯实

安居乐业,保障民生。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加快道路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济源统筹规划城乡道路,全面打通城区“断头路”,加快推进超期服役道路提升改造,将“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主战场向农村转移,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乡村交通通畅度、安全度显著提升。

持续加强城市供水、供热、燃气设施建设。济源投资3.42亿元,建设第三水厂,向村(居)、企业供水;建设第三水厂配水管网30公里,改善济渎大街(西环路至铁路桥)、西环路以西济水大街以北的水压低现象;投资12.3亿元,实施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项目、“富士花园、丹桂园、三湖嘉园供热管线及城市热力交换站改造”EPC项目、济源市市政管网建设PPP项目及城市集中供热工程PPP(二期)项目,彻底解决济源城区热源不足问题;实施“济渎大街、济水大街、济源大道、南环路”4条东西方向的主管网贯穿工程,实现中心城区供热管网全覆盖,城市供热稳定性和供热质量全面提高。

济源启动城区老旧供气管网改造工程,完善城区供气基础设施,为居民、工商业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气环境;深入实施“气化济源”工程,加快推进西部山区王屋、大峪、邵原等镇的燃气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度。

内外兼修 智能发展

城市品质提升赋能美好生活

以山为脉,凭水为脊,一城山水,满城皆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弥补发展短板,推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让城市的“颜值”提高、群众的生活便捷舒适。

聚焦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四大指标体系,济源以公园绿地建设、改造、提升、扩绿为重点,多点推进综合性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消除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盲区,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改造提升段庄游园、东关游园、北海游园等老旧公园、游园,实施苇泉河(升龙城段)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增强公园绿地服务性、便民性,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水在城中流,城在水中映,人在水边行。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要求,济源吹响治理黑臭水体集结号,大力实施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健身步道23公里,完成河道两岸绿化16万平方米。这不仅改善了水质,还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

针对城市管理“细枝末节”,济源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济源把市长热线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对接,实现办件互通;建设智慧居住社区,推进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充电等建设和升级,实现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绿色发展;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施“1621”养老服务模式(建设1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施6项助养老服务、开展2项补贴服务、配备1个智能手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产城融合 一体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力推进

2013年,在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后,济源抓住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配置4个重点领域全域一体、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数据显示,2016年,济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6%,比2012年提高6.2个百分点。2017年,济源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2021年,济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47%,城镇化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和2012年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登高望远,统揽全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济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特色突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的总体要求,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化亮化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济源围绕住房保障,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印发《农民自建住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规范村民自建住房。

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济源按照3‰的比例,为452个行政村配备保洁人员、环卫车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山区5个镇10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全部投入运营,在11个镇110余个村庄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专项整治。

悠悠十载,硕果盈枝。十年来,济源奏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和谐乐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济源将立足实际,加快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社会融合、要素融合,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融合融通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2022-10-19 记者 黄一冰 1 1 济源日报 c_89581.html 1 城乡融合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纪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