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四版)
为功勋模范颁发奖章,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为老道德模范让座,躬身示范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走进菁菁校园,叮嘱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厚植新时代中国文明沃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金秋时节,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吸引国人目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的《复兴文库》出版发行。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丛书作序,发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时代强音。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朱熹园中,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苏祠里,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莫高窟下,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放眼新时代中华大地,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人民群众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赓续传承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这番话,拨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弦,更是新时代以来中华儿女昂扬精神的生动写照。
历史之河奔腾向前,复兴气象壮阔恢宏。中国人民志气高昂、骨气坚定、底气充足,正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勇毅前行。
“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
——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风雨无阻向前进
2022年8月16日,初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赴东北考察,第一站走进位于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纪念馆内,一封封决胜千里的电文,一张张弥漫硝烟的照片……再现着70多年前解放战争“大决战”的震撼场景。
“辽沈战役,这一战是决定命运的。攻克锦州,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多么激烈英勇的战斗啊!”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
伟大的胜利,总要经过生死攸关的考验;伟大的事业,往往在千难万险中成就。
10年前,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习近平同志就明确主张写入一个重大论断:“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战胜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被迟滞甚至打断。
2020年,岁在庚子,一场世纪疫情来势汹汹。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形势严峻。在泰山压顶的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沉着、勇毅担当、科学应对:果断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关键决策,号令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指挥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抗疫大会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呵护,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2018年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面对党内“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一口气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就告诫全党“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2019年1月,中央党校省部班再次聚焦“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进一步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两次“临时停车”让人印象深刻——
5月在河南南阳,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9月在陕西榆林,到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
仓廪实,天下安。
“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从抓粮食安全到抓能源安全,从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始终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风云变幻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狭路相逢时,展现“独有英雄驱虎豹”的非凡气概。
从以建设性的态度开展经贸磋商,到以负责任的胸怀开展中美元首直接对话,从果断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到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坚决顶住外部极限施压遏制,有理有据有节开展斗争,既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敬佩。
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2022年7月1日,香港会展中心,灯光璀璨,花团锦簇。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及“一国两制”。话音未落,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
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出台一系列事关根本和长远的举措,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面对风险挑战,人民军队始终是捍卫和平、维护安全的钢铁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中亚大地。
不约而同,出席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的多国领导人纷纷同习近平谈及“一带一路”合作;不约而同,哈萨克斯坦总统、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将本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中国最高领导人。
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几年间,当连续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华举办、与会各国领导人接踵而至,当亚欧大陆上一个个经贸合作区拔地而起、一列列中欧班列穿梭往来时,国际社会赞叹“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雄心的经贸一体化计划”。
今天,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
今天,因为“一带一路”,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卖到了东南亚,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建成通车,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现生机,更多巴基斯坦民众在炎炎夏日吹上了电扇,塞内加尔干旱地区村民喝上了干净的水……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倡议,在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中,不断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美诗篇。
放眼全球,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国际和地区形势错综复杂……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问题。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作出这样的重大论断。
10年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和目标路径,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出发,高高举起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一系列国际文件,在中国与世界的紧密互动中凝聚日益广泛的国际共识,汇集起日益强大的全球合力。
从北京出发,跨越高山大海,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42次,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在国内,举办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接待100多位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疫情背景下又通过“云外交”同国际社会密切沟通。
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外交布局不断完善,建交国增至181个,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组织达110多个,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
金秋,上海,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准备工作如火如荼。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被外界誉为中国开放的“金色大门”。过去4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强烈信号。
连年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
海纳百川的开阔格局,基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深刻逻辑;弄潮涛头的勇毅担当源于“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的深厚情怀。
2016年9月,杭州西子湖畔,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首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一个个“首次”,在全球治理进程中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落实,发起成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变革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无论是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还是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国应有的样子和责任担当。
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在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以稳固、坚实、可预期的姿态,为世界带来信心和力量。
旗帜鲜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
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德不孤,必有邻。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不断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
外媒评价,中国提出的将本国利益与地区和全球利益相对接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这样的理念付诸行动,人类就向前迈出一大步。
“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谋划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次历史性跨越都意味着再一次出发。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2021年11月召开的这次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此时,党领导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鲜明判断。
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的跨越昭示未来。
将乡村振兴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等战略举措,让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纳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目光长远,方能行稳致远。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从国家水网到西部边疆铁路网,习近平总书记以志在千秋伟业的高瞻远瞩,擘画重大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牢基础。
步入2022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揭示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展开密集考察调研,谋划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
4月海南,从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到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一再强调抓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6月四川、湖北,走进创新型企业,提出“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7月新疆,深入学校、社区、农村等,强调“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8月辽宁,对东北振兴念兹在兹,指出“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党的二十大后要对东北振兴作出新的部署。
击鼓催征,踔厉奋发。
党的二十大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今年7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举行。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为开好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了充分准备。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十年弹指一挥间,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中写下波澜壮阔的恢宏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切体会到,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赢得未来的根本政治保证。
新起点,再起航。
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团结奋斗,继续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