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河南恒通化工集团迎来重大利好消息:集团年产1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PBTA)项目胜利竣工。
这是河南恒通化工集团转型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有力支撑。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有大项目,才能带来大发展。
翻开河南恒通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恒通集团)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起笔不凡,落画精彩,逆势破局的“密码”跃然纸上,那是全体干部职工用智慧和汗水淬炼出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2003年改制前,前身为济源树脂厂的恒通集团还是一个产值不足1亿元、濒临倒闭的小化工企业。
2021年,恒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相比2003年的2.1亿元,增长26倍;实现利税6.5亿元,相比2003年的0.2亿元,增长32倍。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也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秉持着“项目为王 创新为魂”的企业理念,如今的恒通集团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化工骨干企业,并怀抱着“做百年企业 树百年品牌”的愿景不断奋勇向前。
企业破冰突围 夯实“稳”的基础
作为老牌的集体企业,建于1958年的济源树脂厂曾有过辉煌成绩。但发展到2003年,披在这家企业身上的辉煌外衣变得沉重起来——朝外看,国内同行崛起,极大挤压企业市场空间;向内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改革,既要有企业担当,也要有市场意识。2003年10月17日,河南恒通化工集团挂牌成立,企业由集体经济改为民营经济,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2005年,改制后的恒通集团,独具特色地搞起了项目上山。太行山脚下,拓荒的恒通人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奋斗的果实。
2006年8月26日,一期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8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一次性试车成功,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同规模“工期最短、质量最优、投资最省、达产最快”的骄人成绩。随后,二期、三期工程如期开建,恒通集团每年的销售收入实现50%的递增。
2007年底,恒通集团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成本优势,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等方式与原材料生产厂家建立战略联盟,为企业获得了稳定可靠的资源保证。
当前,恒通集团以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双氧水为代表的基础化工产品板块,年产能分别为35万吨、40万吨、15万吨,规模居行业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 释放“新”的动能
转型升级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产业做大,产能做强,链条拉长,企业才能发挥优势,更好地做大做强。
在做强传统氯碱产业的基础上,恒通集团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2016年,年产6万吨氯乙酸项目竣工投产;2017年,年产2万吨氯乙酰氯项目竣工投产,2018年,年产4万吨氯化亚砜项目、年产2万吨氯乙酸甲酯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如今,恒通集团以氯乙酸、氯化亚砜、氯乙酰氯等医药农药中间体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板块,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又一支柱。
创新突围,振兴实业谋发展新篇。近年来,恒通集团还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从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工艺优化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按照行业最好的工艺、最高的标准,主动淘汰高电密循环离子膜电解槽、流化床燃煤锅炉、旋风干燥装置、低压蒸汽合成炉等老化及落伍设备30余套;围绕工艺先进、节能环保,投资2.5亿元实施零极距电解槽改造、高压合成炉改造、汽提烘干系统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20余项。
创新助力发展,时间见证成果。专业的生产团队、一流的生产设备、科学的管理体系,使如今的恒通集团形成了多产品、多产业链的循环产业结构。
项目建设加速 提振“破”的勇气
风帆正劲,逐浪前行。要实现工业做大做强做优,在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全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恒通集团始终坚持“项目为王 创新为魂”的企业理念,全力以赴谋项目、抓产业、促发展,奋力推动项目建设上台阶、见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正在形成。
在“双碳”发展趋势下,生物降解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为切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企业实际,2021年8月,恒通集团实施了年产12万吨生物降解塑料(PBAT)项目。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