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经济发展纪略

记者 刘永芳

编者按: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了济源发展的新篇章。即日起,本报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之“答卷”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济源各领域践行新思想、开创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时间的巨笔承载着奋进的重量。

过去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回眸十年,面向经济主战场,济源恰似一江春水奔涌向前,为经济发展汇聚强大势能。

蓄能,跨越赶超正当其时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2021年,济源生产总值达到762.2亿元,是2012年的1.9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9.1亿元,比2012年增长104.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518元和23294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86.1%、118.8%,年均分别增长7.7%、9.6%。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经济总量接连突破500亿、600亿、700亿元大关,即将突破800亿元大关。在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十年年均增长8.1%。人均GDP从2012年的59865元提高到2021年的104515元,年均增长7.3%。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济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发展基础、壮大整体实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有力见证。

从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看,与2012年相比,2021年,济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9.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21年,济源粮食总产量达到23.5万吨,同比增长6.3%,比2012年增加1.4万吨,年均增长0.6%。农、林、牧、渔各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结构更加合理。

——工业转型成效明显。2012年至2021年,济源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由1425亿元增加到1918亿元,年均增加55亿元;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由278亿元增加到409亿元,年均增加15亿元。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济源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业较快发展,2021年接待游客710.8万人次,实现收入35.5亿元。济源海关揭牌运行以来,“两仓”封关运营,济源保税物流中心申建获批,中欧(济俄)国际班列已成功开行90列。

聚势,深挖潜力汇聚动能

内需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发挥投资在优化结构方面的关键作用,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投资质量不断提高。

(下转第二版)

2022-10-12 记者 刘永芳 1 1 济源日报 c_89365.html 1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经济发展纪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