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崇尚阅读渐成风 书香满城氛围浓

见习记者 郭沛良

一个人与书为伴,能够平添几分文雅之气;一座城书香飘逸,自然彰显与众不同。在济源,捧起书本静心阅读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全社会正逐渐汇起一股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清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9月23日,在书香河南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济源示范区分会场开幕式上,82岁的苗洪森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为人民服务》,引来台下观众热烈掌声。

“我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诵读,这是我最大的爱好。”苗洪森表示,作为洪森诵读的创始人,他始终坚持诵读经典。每周六晚,他都会组织举行诵读沙龙,至今已坚持8年有余。“这是一个没有门槛、不收费用的读书诵读平台,从童颜稚子、中青少壮到白发老者,涵盖各行各业热爱读书的人群。”目前,诵读沙龙已接待了上万人次到访观摩和学习,体验诵读的乐趣。

读书,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示范区各中小学,读书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们朗诵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在黄河路小学,“黄河之音”读书交流、校级读书节等各类阅读活动精彩纷呈,充分激发师生读书的热情,学校还定期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十大读书先进教师”“读书小明星”等,在引导全校师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营造了翰墨飘香、风格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沁园中学校教学楼走廊里,一处“开放型书吧”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书架上各类经典书籍有序摆放,书籍上还存留着同学们翻阅的痕迹。据了解,学校共设立“开放型书吧”100余处,提供各类书籍10000余册,充分满足了在校师生日常阅读的需求。同时,学校还积极举办各类读书沙龙和读书实践活动,用书香帮助师生濡养心性、丰富阅历。

数年深耕厚植,示范区全民阅读书香馥郁,硕果盈枝。在玉川大地,全民阅读正成为一种风尚。

在济源农村,所有行政村均建成了农村书屋,涵盖了生活、科技、少儿、政经、文教等各类图书,每年还会对书屋内的各类书籍进行更新、添置,为广大农民群众带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经”。

在单位和企业,全区建成各级各类职工书屋260多家,藏书135万册,年平均借阅量52000余人次。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9家,“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25家,惠及14多万职工。为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示范区还持续在软硬件设施和功能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了职工喜爱、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

目前,示范区全域已建成了完善的阅读阵地。各类城市阅读综合体不断涌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文化矩阵”已经形成,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和文化空间,进一步方便和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也将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阅读传统,品味经典。建设书香济源,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区,从机关到学校,济源的大街小巷、村屋农舍都在上演着各自的读书故事。如今,“书香济源”正逐渐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散发着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2022-10-12 见习记者 郭沛良 1 1 济源日报 c_89346.html 1 崇尚阅读渐成风 书香满城氛围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