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间在抖音里刷到了家乡未搬迁之前的视频,乡亲们朴实的笑容、窑洞、土房、土路、玉米辫……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特别感谢拍摄视频的老乡,让我见到了20多年前的家乡和亲人。走过万水千山,最美的仍然是家乡的山水。故土难离,离不开的是至亲的人;故土难忘,是因为有难忘的故人。
那些笑容
视频拍摄的时间应该是深秋时节,家家户户的房子外墙上挂着金黄的玉米辫。在山里,谁家挂的玉米辫多,说明谁家人口多,收成也好。老舅和老妗正在家里剥玉米粒。老外婆穿着蓝色的大襟上衣,戴着黑色的丝绒帽子,端坐在椅子上。她已经逝去多年,后来我的奶奶、外婆也相继离开人世,但她们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
镜头所到之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有亲人,有邻居,有儿时的玩伴。视频中的家乡并没有记忆中的美,因为是深秋,草木已经衰败,裸露出大片的黄土地,看上去灰头土脸,但看到视频后,我仍然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以至于看了一遍又一遍。
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乡亲们先后搬迁到了城里。家乡成了茫茫水域,形成了大峪湾,成为垂钓爱好者的基地。窑洞、土房,家门口的梧桐树、枣树、大青石、碾盘……都沉入了黄河水底。所以,有关家乡的照片和视频显得尤为珍贵。乡亲们相互传播着,也传播着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尽管离开了许多年,我依然觉得山清水秀的家乡最美、最难忘。对故乡的情意无关身份、学历、年龄,那是一个人心底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就像游子对母亲的情意。
想念在梦里
去年,我在微信视频号里转发了一段家乡山水的视频,有许多乡亲留言,话语中都是对家乡的怀念。清澈见底的大峪河,河边的杨树林,养育了一村人的水井,路边盛开的野花,垂眉的谷穗……这些怎能忘记呢?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这里,和亲人的欢声笑语在这里。
随着镜头的推进,仿佛走进了画面里,走在回村的路上,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在奶奶刚去世的一段时间,做梦都是回到山里的家去找她。梦里,是在晚上回去的,隔着河可以看着对面村里的灯光,想着她一定在家里等着我,就急切地想过河,然后从梦里一下子惊醒。当你特别想念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会出现在你的梦里。对家乡的想念也是如此,她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
从公路上下来,经过一段下坡路,就到了大峪河边。迈过河中间的匝石,河对岸就是一大片的杨树林。树林后面是成片的麦田和菜地。走了一段上坡路,就到了村口。村口的那块大石头,我至今记忆深刻。小时候,我经常坐在上面,等待下地干活儿回来的妈妈。
妈妈的味道
家里人口多,种的地也多,妈妈是主要的劳动力。但是不管多累,她回到家里总会很快给我们做一顿美餐。葱油饼、鸡蛋甜汤、南瓜丝捞面条、辣椒花卷馍……她不忙的时候,会给我们包饺子,做卤面。虽然是素馅儿饺子、素卤面,但是至今仍是我的最爱。
一直到现在,每到春节,妈妈还会给我们做“粉渣”。用自家做的红薯粉拌开水烫过的红、白萝卜丝,撒上盐和花椒粉,上笼蒸一个多小时出锅。大冬天里,一块热乎乎的“粉渣”就是我们眼巴巴等待着的美食。“粉渣”放凉后,切成薄片,用大火搭配蒜苗、菠菜翻炒,淋上些许酱油,就是一道特别有家乡风味的菜。
弟弟跟着妈妈学会制作“粉渣”后,就把这道菜作为在郑州开的餐馆的招牌菜,名曰“妈妈的味道”,成为许多食客每次到店的必点菜。
这一辈子,最难忘最暖心暖胃的味道,一定是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