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仍呈现多点频发、多地高发、局部暴发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加,疫情防控压力进一步增大。为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现就国庆假期及当前疫情防控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非必要不离济。倡导广大市民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济、不跨市、不出省,不前往有疫情发生的城市;如确需离济外出,须了解目的地疫情动态和防控要求,提前向村居(社区)和工作单位报备,旅途做好个人防护,返济后及时向村居(社区)和工作单位报告,主动配合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二、非必要不返济。提倡在外地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员,特别是境外、中高风险区和有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留在当地过节,减少旅途疫情传播风险。
三、严格执行报备。确需返(来)济人员需提前3天通过“支付宝—豫事办—来(返)豫报备”入口向村居(社区)进行报备,同时通过电话向村居(社区)、工作单位或接待单位报备。返(来)济时需持“两码一证”(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违反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瞒报或谎报行程信息或不主动报备、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落地即检。省外返(来)济人员需在火车站、高速公路下站口“健康服务站”进行免费的“落地即检”,即检即走,落实3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3天做核酸检测,“落地即检”可算作第1天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省内人员抵济24小时内核酸检测1次,之后参加常态化核酸检测。
五、严格落实分类管控政策。
1.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2、3、5、7、8、10天分别进行核酸检测。在第一入境地管理期未满的,抵济后予以补足。
2.7天内高风险区所在街道(乡镇)的返(来)济人员,查验“两码一证”,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间第1、2、3、5、7天分别进行核酸检测。
3.7天内中风险区所在街道(乡镇)的返(来)济人员,查验“两码一证”,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其间第1、3、5、7天分别进行核酸检测。
4.7天内低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返(来)济人员,查验“两码一证”,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第1、3、5、7天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其间非必要不外出。
5.对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有疫情报告县(市、区)的返(来)济人员提级管理,实行7天集中隔离;对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无疫情报告的县(市、区)的返(来)济人员,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需提级管理的地区名单根据疫情形势实时调整。
6.常态化防控区域返(来)济人员,查验“两码”,无异常的正常流动,纳入常态化核酸检测。
7.发生本土疫情但未公布风险区的县(市、区)返(来)济人员,经镇、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研判后,分别参照高、中、低风险区进行管理。
六、严格落实核酸检测。中心城区居民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农村居民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31类重点人群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在校学生核酸检测按照教育部门通知进行。
七、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格控制各类会议培训、展销促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聚集性活动。能取消或延后的,尽量取消或延后举办;能线上举办的不线下举办。确需举办的,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按程序逐级报备审批。倡导群众从简举办婚丧嫁娶活动,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八、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景区景点、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场馆要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实施门票实名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错时错峰活动。室内场所注意保持通风换气,做好公共区域消毒消杀。广大市民进入公共场所时,要主动扫验“场所码”,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各类市场主体、公共场所、机关事业单位等要加强值守监督,守好“场所码”查验关口,做到“逢进必扫、逢扫必查、逢异必报”,“双码”异常人员谢绝进入,红码人员就地隔离,第一时间报属地村居(社区)和疫情防控部门,纳入隔离管控。
九、严格落实个人健康管理。广大市民要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少聚集、分餐食、用公筷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参加常态化核酸检测,在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配合验“场所码”、测体温、保持一米线等。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不要自行购药、服药,做好个人防护、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立即报告村居(社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2022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