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源调研时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新材料等优势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把资源变原料、原料变材料,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要求,济源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激发创新热情,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矢志不渝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扩大创新成效,不断创造优势、巩固优势,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向“新”而行,才能向“高”而攀。
济源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为建设重点,打造“0-1-N”创新链条,构建四级科技创新体系,从依靠初级生产要素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壮大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济源建立创新型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体系,坚持引育结合,吸引集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人才队伍,科技人才的“洼地”效应加快显现,崇尚创新、践行创新热情高涨。
在创新加持下,传统产业升级发展迸发新活力。
围绕有色金属、钢铁及装备、化工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济源加快推进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2+X”产业集群。
在中国白银城,济源白银经过一道道工序,化身精美首饰和生活用品。从原材料、设计、加工到终端销售,目前已形成互相协作、资源整合的白银深加工新业态,白银首饰的超级工厂供应链正在加速形成。
依托河南省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济源加快建设纳米材料创新产业园,全力建设千亿级纳米新材料生产基地。围绕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陶瓷材料三大系列产品,一批纳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目前,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十四五”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小纳米”撬动了大产业。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