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一枝连翘 何时“花开”——从西坪连翘产销如何破局看济源中药材产业发展

文/图 记者 付卫东

连翘果实

李战富在采摘连翘。

王信贵(左)在与科技人员研讨如何适时采收连翘。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也正是连翘采摘旺季,“翘农”们分外忙碌。

8月21日,天刚亮,王屋镇西坪村村民李战富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将家收拾停当,携妻带幼,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来到村东北海拔878米的山林,又开始一天的采摘。

漫山遍野的连翘大多隐藏在树丛中,山高林密,青翠欲滴,不仔细分辨就会错过到手的收成。李战富不曾放过一处采摘的地方,周末时,更是全家齐上阵,中午吃在山顶,最多时一天能采四五十公斤。今年连翘个大粒饱,质好量多,经纪人就在村口,不愁卖不上好价钱。

当村民们专心采摘时,西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信贵却在为怎样提高药材的产业价值而奔忙,“尽快把连翘做成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他心中美好的愿望。

青山绿水间 农民采翘忙

王屋、太行山区是连翘集中生长的区域。

沿大店河谷而上,王屋镇汤洼、林山、西坪3个村庄被大山环抱。每到初春,连翘花竞相绽放,整座山头泛着金黄,芬芳四溢,美得令人陶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围着大山欣赏拍照。王信贵也曾邀请摄影师用无人机将花开时节的西坪村拍摄下来,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没想到我们的山村竟然这么美!”每每对外谈起,他的脸上都泛起自信的笑容。

据介绍,西坪村目前野生连翘面积超过5000亩,成为全济源连翘面积最大的村庄。从2016年起,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下,村民定时修剪,大大提高了连翘产量。每到连翘采摘季,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幼,都会早早进山采摘,尽享大山的馈赠。

夜幕降临,在回村的山路上,记者正好遇到张来柱夫妇。两人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肩上背着沉甸甸的编织袋,里面装的不仅有连翘,还有淫羊藿、五味子等中药材。记者用手掂了掂,每个袋子足有四五十斤重。“我家今年已经采青翘1000多公斤,卖完的话至少会收入3万多元。”张来柱低低的话语,难掩收获的喜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满目的青山、熟悉的山林,给勤劳的山里人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这让张来柱生活得充实而富足。同行中,他悄悄告诉记者,前两年上山采摘中药材,最多时一天能收入1800元。

张来柱在济源城区购买有房子,可是跑惯了山路、喜欢在林中“采金”的夫妻俩,住不了几天就又回到村里。“村里有山有水,空气好,又有活干,住了一年又一年,觉得人跟这青山一样,不会变老。”这也许就是张来柱眼中的乡愁。

李战富采摘连翘的地方叫谷联坪,与张来柱采摘的地方相距并不远,再往上走7里路,就会到达济源海拔最高的村庄水洪池村。村里人习惯称呼李战富为“李队”,因为他还担任补吕居民组组长。李战富介绍说,补吕有1.3万亩林地,为西坪林地最多的居民组,树林茂密,里面藏有连翘、淫羊藿、五味子、柴胡、地黄、山茱萸等几十种中草药,每次采摘都会有意外收获,今年收成更好于往年。

王信贵介绍说,截止到8月28日,全村共收获连翘20多吨,收入60多万元。由于没有加工设备,连翘大多卖给中间商,每斤最高售价18.5元,这并不是他和村民们心中理想的价格。

一个好产业 就是端在手里的“金饭碗”

连翘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村民们自然格外高兴,但王信贵心里一年比一年着急,急着如何早日促成加工项目落地。“光靠摘些青翘去卖,挣的只是力气钱,如果能上烘干设备的话,拉长产业链条,全村都能受益。”为此,他多次到邻近的山西阳城取经。

7月初,记者一行跟随王信贵,翻山越岭,专程来到阳城县蟒河镇桑林村,拜见欣康园山茱萸农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崔国社。欣康园山茱萸农民农业合作社是一个专门从事中草药收购加工的合作社,大院内近千斤杀青的连翘刚刚出锅,还冒着热气。崔国社介绍,连翘杀青后将被装入大型烘干设备,经过一番加工流程,再进行干燥冷却,这样可有效控制连翘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全面提升连翘药材质量,而且加工后的连翘耐储,能卖出好价钱。

王信贵与崔国社是认识40多年的老伙计,彼此之间无话不谈。1984年,还在供销社工作时,崔国社就带领员工开始销售连翘,一直做到全国供销系统有名的收购商,带动方圆百里群众增收。

“只要山中有的药材,我们这儿都收购加工。”崔国社特别介绍,连翘采摘完后,正是山茱萸成熟季节,收购进入又一个旺季。凭借太行山中丰富的药材资源,欣康园山茱萸农民农业合作社与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成为药材供应基地,从采摘到加工,再到药材出售,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吸引着山西河南两省山区群众。

崔国社带领王信贵走进加工车间,指着眼前的烘干机说,这已是他购买的第二代中药材烘干机。这套设备也是王信贵所看中的。“如果拥有这套设备,十里八村的乡亲挣的就不单单是辛苦钱,可以做成一个好的产业,成为端在群众手里的‘金饭碗’。”这样的想法在王信贵脑海中酝酿了好久,但钱从哪里来让他很是发愁。

崔国社现身说法,投资这样一套设备需要90万元,购买时着实费了不少心。幸亏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时落实政策补助资金45万元,加上投产以后供销系统给予的奖补,给崔国社减去了不少压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相关资料显示,西坪村目前共有林地总面积31184.4亩,沟壑纵横,泉水众多,森林覆盖率达98%,中药材丰富,仅野生连翘面积就有5000多亩,蕴藏着较大的增收潜力。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园艺站站长赵兴华跟踪服务西坪村药材种植多年。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拉动连翘价格不断攀升,应该充分发挥西坪村中药材数量大品质好的资源优势,早日上马加工设备,这可以使山区群众跳出“采摘-出售”的初级经营圈,真正让“一村一品”政策在深山村里落地生根,既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又可以在全济源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一枝连翘 何时走出深山

关注连翘发展的不只王屋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济源实施人工栽植的连翘在1500亩以上,主要分布在邵原镇白坡崖村、承留镇玉皇庙村和王屋镇汤洼村、林山村、西坪村、和平村。随着近年来连翘行情走俏,人工种植连翘面积在不断扩大,而且一次种植,可以受益二三十年。

“人工种植的连翘大都是从山中移植下来的野连翘,多植于田间地头,不占用耕地,3年即进入挂果期,技术掌握也不难,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示范区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科科长赵向荣对此曾做过调研。他认为,发展一项产业需要从基础做起,购置烘干机,只是提升连翘价值的第一步,以后需要从长远着眼,打通济源中药材加工渠道,对接好加工之后药材的销路,真正走出适合济源本地发展的道地药材产业之路。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济源当前产销连翘的村庄大多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进行有益探索。白坡崖村成立了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种植连翘300亩,并且套种柴胡,每亩收入达到四五千元。深圳海王集团还与村里合作,以反租补贴形式,引导群众规模种植,走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获得邵原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还只是起步。记者了解到,2021年济源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国家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需要进一步扩大济源道地药材的规模和效益。

《济源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将“建设道地药材产业基地”作为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倾力打造四大怀药及冬凌草特色产业基地,到2023年,济源道地药材种植面积新增2万亩,建成1至2个万亩以上怀药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特色产业镇1个,推动标准化种植、新药研制、冷链仓储全产业链体系建设。

发展规划颇为喜人,接下来,济源如何紧紧抓住中药材市场的机遇,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呢?

王屋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翟建中说,去年王屋镇已经把连翘等中草药的种植与发展,列为镇政府的一项扶持产业,并且组织群众外出考察,也曾为建立连翘加工厂立过项。

作为本地药材,连翘在济源当地药厂的制药采用量又占多大份额?济世药业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陈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目前济世药业没有生产与连翘相关的药品,每年用量相对较少,所用连翘大多来自山西的太行山中,委托当地种植大户或合作社收购。

疫情当下,众多中药材资源无疑是济源山区群众增收的稳定来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潜力股”。潜力又该怎么去挖?

赵兴华认为,可以通过企业引领的发展模式,把科技、市场、基地多链融合,把企业发展的动力、专家的技术支撑、群众的努力紧密连在一起。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带领农民向高质量中药材要收入,向产业链要收入,达到助农、富农、强农的目的。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一项产业由小到大再到强,是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仅靠政府补贴和扶持是不够的,更需要镇村等多方面齐心协力,因地制宜,打造中药材知名产地、知名品牌,务求作为,这样才会使济源中药材产业立足安身、稳中求进。

赵向荣同时提醒说,山中喜阴药材较多,有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兴起一项产业,应该避免利益一来,一哄而上,更要做到管护与开采协调并进。

王信贵奔忙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至记者发稿时,他已向镇政府提交西坪村中药材加工项目建议书,期待能早日获得上级批复及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支持,渴望能在中药材产业发展道路上早日开花结果。

2022-09-01 文/图 记者 付卫东 1 1 济源日报 c_87931.html 1 一枝连翘 何时“花开”——从西坪连翘产销如何破局看济源中药材产业发展 /enpproperty-->